1 / 4
文档名称:

选人用人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8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选人用人探讨.doc

上传人:小雄 2021/9/17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选人用人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选人用人
大家谈征文
选人用人探讨
选人用人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党的事业发展, 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也是组织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 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 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通过 认真学习《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就 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基本内涵和影 响因素等进行以下了探讨。
对于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内涵,干部群众有不同的认识和理 解。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观点:一种是“结果”导向论。即 看社会公众对选拔任用上来的干部的公认程度,不管干部通过何 种方式产生,只要能为社会公众带来实惠,社会认可度就高;反 之,认可度就低。相对而言,在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信息相对闭 塞的阶段,认可这种观点的人相对多一些。二是“过程”导向论。 比较侧重选人用人的程序是否公正,产生的干部即使不是最优 秀、最合适的,社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认可度也比较高;反之, 认可度就低。三是“综合”论。即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用什么样 的方法、通过什么样的程序、依据什么样的制度来选人用人要得 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被选任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也要得到
人民群众的认同。目前,持这种观点的人比较多。
我们认为,选人用人公信度应该理解为:群众(这里的群众 既包括普通群众,也包括党员、领导干部等)基于个人的信念、 认知、情感因素或理性分析等,对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制定的选人 用人程序、选人用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认可程度。从内容上来看, 选人用人公信度,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制度的信任度;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组织主体即党委及其 组织部门的信任度;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过程即执行程序的 信任度;群众对选拔任用对象也就是选人用人结果的认可度。
一、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保证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 民主是保证被提名人代表的广泛性,若提名人是由少数几个提出 的或是个别领导提出的,就不能保障基层大多数的利益。要做到 干部选任的民主:一要制定出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具体办 法,明确动议提名的主体,规范动议提名的原则、程序、方式和 纪律,进一步扩大初始提名的民主程度,才能从源头上把好选人 用人关,有效地防止选人用人上的腐败,提高公信度。二要全面 实行差额考察。让党员群众充分行使选择权,努力解决过去等额 考察中存在的考察面窄、党员群众的选择权难以落实的问题。三 要改进考察方法。通过“座听查看考”的方式,切实深入群众, 不仅要接触考察对象工作圈的群众,而且应当接触考察对象社交 圈和生活圈的群众。四要将考察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反馈,进 一步听取群众的意见,对群众反映较多的考察材料要重新修改。 五要扩大讨论决定中的民主。在实行常委会票决的基础上,全面
推行全委会票决,从而形成科学民主的用人决策机制。
二、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若干部 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不完善。具体措施少,监督不到位,责任 追究不明确,致使选任人员得不到有效监督,无法保证选任人的 公信度。主要应:一要突出抓好“一把手”用人行为的监督。通 过建立和规范党委会议事规则,对“一把手”在用人上的权力 范围、行使方式以及决策责任作出明确、具体规定,使之既有利 于工作,又能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