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数学指导:如何突破数学命题难点.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学指导:如何突破数学命题难点.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9/17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学指导:如何突破数学命题难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学指导:如何突破数学命题难点
第 2 页
数学指导:如何突破数学命题难点
  一、定位整体
新课程标准对“常用逻辑用语〞的定位为:“正确使用逻辑用语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根本素质,无论是进行思考、交流,还是从事各项工作,,同学们将在义务教育的根底上,学****常用逻辑用语,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更好地进行交流.〞因此,学****逻辑用语,不仅要了解数理逻辑的有关知识,还要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或论证中的作用,使以后的论证和表述更加准确、清晰和简洁.
二、明确重点
“常用逻辑用语〞分成三大节,分别为:命题及其关系,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命题及其关系〞分两小节:一、“四种命题〞,此节重点在于四种命题形式及其关系,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二、“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此节重点在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准确理解以及正确判断.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重点在于“且〞、“或〞、“非〞这三个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和应用.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重点在于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以及正确做出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认.
第 4 页
三、突破难点
1.“四种命题〞的难点在于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以及判断命题的真假
例1分别写出以下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m>时,方程mx2-x+1=0无实根;
〔3〕假设sinα≠,那么α≠30°.
解析〔1〕条件为两个三角形全等,,原命题即为“假设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逆命题为“假设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那么它们全等〞,否命题为“假设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不相等〞,逆否命题为“假设两个三角形面积不相等,那么它们不全等〞.根据平面几何知识,易得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为真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为假命题.
〔2〕原命题即为“假设m>,那么方程mx2-x+1=0无实根〞,逆命题为“假设方程mx2-x+1=0无实根,那么m>〞,否命题为“假设m≤,那么方程mx2-x+1=0有实根〞,逆否命题为“假设方程mx2-x+1=0有实根,那么m≤〞.根据判别式Δ=1-4m的正负可知,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均为真命题.
〔3〕原命题即为“假设sinα≠,那么α≠30°〞,逆命题为“假设α≠30°,那么sinα≠〞,否命题为“假设sinα=,那么α=30°〞,逆否命题为“假设α=30°,那么sinα=〞.直接判断原命题与逆命题真假有些困难,但考虑到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因此可以先考虑逆否命题和否命题;由三角函数的知识,可知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为真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为假命题.
第 4 页
突破对于判断命题的真假,我们需要先弄清何为条件、何为结论,然后根据相应的知识进行判断,当原命题不容易直接判断时,可以先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性,从而得到原命题的真假性.
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难点在于充要性的判断
例2在以下命题中,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
〔1〕p:|p|≥2,p∈R;q:方程x2+px+p+3=0有实根.
〔2〕p:圆x2+y2=r2与直线ax+by+c=0相切;q:c2=〔a2+b2〕r2,其中a2+b2≠0,r≠0.
〔3〕设集合M={x|x>2},N={x|x<3},p:x∈M∩N;q:x∈M∪N.
解析〔1〕当|p|≥2时,例如p=3,此时方程x2+px+p+3=0无实根,因此“假设p那么q〞为假命题;当方程x2+px+p+3=0有实根时,根据判别式有p≤-2或p≥6,此时|p|≥2成立,因此“假设q那么p〞.
第 5 页
〔2〕假设圆x2+y2=r2与直线ax+by+c=0相切,那么圆心〔0,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等于r,即r=,化简可得c2=〔a2+b2〕r2,因此“假设p那么q〞为真命题;反过来,由c2=〔a2+b2〕r2,可得r=,即圆心〔0,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等于r,由解析几何知识得圆与直线相切,因此“假设q那么p〞.
〔3〕M∩N=〔2,3〕,M∪N=R,假设x∈〔2,3〕,此时显然有x∈R,因此“假设p那么q〞为真命题;反过来,假设x∈R,例如x=5,此时x?埸〔2,3〕,因此“假设q那么p〞.
突破①从逻辑的观点理解:判断充分性、必要性的前提是判断给定命题的真假性,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