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登高》优秀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9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登高》优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18 文件大小: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登高》优秀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把 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 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 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 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 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 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 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其潜心涵泳的鉴赏****惯。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二、 过程与方法
1、 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 术特点。
【教学难点】
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法方法】吟诵,讲析,点拨,讨论。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
1、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 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 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 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 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 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 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
(二)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 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
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 者的***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 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三) 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 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 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 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 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 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