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白鹭》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解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写的一首文质兼美、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的散文诗。作者以生动的 笔调,清新的语言再现了白鹭的精巧和韵致。全文条理清楚,共10个自然段,“总一分一总” 结构。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总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2-5自然段为第二段,具体从 颜色、身段写白鹭的精巧;第6-9自然段为第三段,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无穷; 第10自然段为第四段,总写“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全文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写出 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 使人回味无穷。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是一曲自然美的颂歌。
二、 目标预设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 通过本文学凡中发现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的热情。
三、 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本课时的 重点,也是难点。
四、 设计理念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的实践是什么?听说读写,尤其是读和写!”因此语文 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借助阅读实践,读中品味白鹭如诗如画的美,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喜于表达, 乐于写作。从而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文本的情 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真正培养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
五、 设计思路
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对关键 词语、重点句子的品读、吟诵,领悟内涵,积累语言,表达情感,深入理解、体会白鹭是“一
首精巧的诗” “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简述: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并学习白鹭外形精巧部分,即课文的第1——5自然段,领悟白鹭的形体美。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白鹭》。
读题:带着自己对上节课的理解读,一句话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 的诗)。
白鹭的精巧体现在那些地方?指名答。
二、 学习第6—8节“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天公造物,如此完美,白鹭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而且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请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随着悠扬的乐声遐想,在你们眼前出现 了哪几幅图画?
音乐起,师范读。读后交流:白鹭觅食(钓鱼)图 白鹭瞭望图白鹭低飞图[如学生 回答有困难可进行如下处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6——8自然段,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分别起个最 动听的名字?生自由读课文
——此环节为机动如上一环节能实施则删去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如此 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做上记号。
(学生自读后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A出示:第六节
(1)抓“钓”与“捉”、“叼”、“捕”等字进行比较,体会“钓”字的闲静、悠然,
拟人化的手法。
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现在用拟人的手法写成了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