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重庆璧山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璧山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doc

上传人:小雄 2021/9/18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璧山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庆璧山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
摘要:近些年璧山在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截至去年末地方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41元)的同 时,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低碳工 业园区试点”、“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央视三次报道“璧山经验”,通 过理念革新、铁腕治理、发展转型、机制创新四方面来大力促进璧山区发 展,著名词作家庄奴盛赞璧山是“中国的小而美”。
关键词:璧山经验;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5) 08-0090-01
一、理念革新一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发展全局
璧山掀起绿色“革命”,发端于璧南河污染治理。同国内很多城市次 级河流一样,从璧山城区穿流而过的璧南河承受着城市生活、产业发展、 农业生产等一系列生态“杀手”的严峻挑战。部分河段水黑如墨,鱼虾绝 迹,流域水质普遍为劣五类,水体基本功能丧失,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 生活和身体健康。2009年11月,璧山政府作出了 “不要带血的GDP”,“向 人民负责、拯救璧南河”,“掀起绿色新政、倒逼经济转型”的重大决策。 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环保”的老观念,不再以牺牲环境、 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快速发展,这是理念革新的第一步。第二步,把 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发展融为一体。任何一个理念革新都不可能一蹴而
就。在治污治河过程中,璧山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依存、 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从而确立了“环 境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城市 建设、产业发展、居民生活等各方面,以环境优化带动经济发展。如在城 市建设中突出“高调的森林、低调的建筑”,切实做到“尊重天、尊重地、 尊重人”,体现“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天然美,通过种树、治河、建 公园等,璧山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第三步,依托生态文明建设确立区域发 展新路径。璧山地处缙云山、云雾山两大天然绿色屏障之间,拥有丰富的 自然生态资源,因此璧山提出“千年璧山,深绿城市”的理念,倾力打造 中国西部第一个深绿型生态化城市。通过几年建设,璧山人给出一个“简 单公式”:浅绿城市就是景区化城市;加上环境保护,就是中绿城市;再 加上低碳生活、循环经济,就是深绿型城市。
二、铁腕治理一一以强硬措施整治破坏生态行为
璧山以铁腕强硬整治破坏生态行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铁腕 治理河流污染。首先明确治污目标是“一年取得明显成效,两年基本达标”; 其次治污态度坚决,明确提出"治污先治水、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官”, 有效避免了部门配合“打太极”、治理不力现象发生,同时为有效缓解治 污矛盾,特安排1000万元资金支持养殖户转产发展,另谋生计;再次, 在借鉴国内外治污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 “治污十六字方针”:河外 截污、河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二是狠抓市容镇貌整治。城区道 路全部实现“白改黑”,广告牌全部拆除,18条主干道路沿石、人行道板 全部更换为花岗石材质,对46个片区、32. 6万平方米背街小巷进行改造。
同时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着力解决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污水乱泼和 工地乱象,完成21个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5余万村民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