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19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学****目标]:
1、 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2、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
1、 朗读指导法
2、 启发式导问法
学法:
1、 朗读感悟法。
2、 问题讨论法。
3、 演绎法。
[教学设想]:导入一解题一知人论世一三步朗读一问题讨论一总结
[教学预案]:
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 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 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 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 的美感。
二、 老师板书标题,抽一学生写出作者名字
三、 展示教学目标
四、 简介作者作品(课件展示)
1、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 海震旦大学学****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 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8年赴香 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 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 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逝世。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 难的岁月》。《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 诗人”的雅号。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 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2、《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 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 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 “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 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 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小行,这首诗既实有虚。
五、诵读、整体感知。
(一) 流利朗读,读准字音、停顿
1、 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
2、 抽学生朗读,然后由其他学生到黑板上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并纠正。
3、 抽几个学生上黑板写出自己认为应注意的生字,并注音,然后让学生读。
(二) 情绪朗读,读准轻重缓急,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相信同学们已经预****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从哪里看出来 的?("凄清阔怅""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等词语)
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 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 感伤的)
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 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
进行背书比赛:老师每两行提示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