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作文内容“丰富”,分数也丰收
——中考作文升格之内容丰富篇
【试题回放】
写作(60分)
题目:从那一刻开始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2009年浙江温州市中考作文题) 【思路提示】
要学会抓住文题中的关键词来展开思考,要学会掂量和咀嚼词语。这个文题 中,关键词是显而易见的:“那一刻”“开始”。此题容易写成流水账的形式,导 致内容单薄、主题浅显。所以在选材上要具体可感,要充分,要有生活的真实感。 另外在叙述时切忌平铺直叙,“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要在曲折之中彰显生动, 只有叙述生动起来,文章才能丰富。
在习作中,如果牵涉到人物的描写,一定要使人物的形象饱满圆润。所以必 须在写作手法上做到多管齐下,比如,细节的刻画,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可以通 过环境的渲染来烘托人物的形象,因为人物是一篇文章内容是否丰富的关键性因 素。
好的文章大多意蕴丰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使主题丰富、博大、厚重起来, 所以在写作时要把情与景有机的融合,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效果。
【原文再现】
从那一刻开始(二类文)
学习书法已经好几年了,但总是找不到方向。(开头过于突兀,让整篇文章 产生一种不和谐的韵律,逼仄的开头不利于主题的丰富。而且和下文的衔接也不 是很顺畅。)
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 稿》将近四个月,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但是结局是不行,然 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你在临摹时到底缺乏什么?这种简单的叙述很 难使主题丰富,要通过细节的描写和个体情感的体现来完成文章内容的丰富性。) 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而我)自然体会不到颜的情感。
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 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追(找)寻不到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 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笔锋很重,完全不受 拘束。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方向(搭配不协调, 可改为“我竟感受到一种方向的召唤”)。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 死板,从“刷字”中深受启发。
(文章的关键词是“那一刻”,你在写与米芾的《多景楼记》相遇那一刻的感 受和触动很为重要,这段的描写要细腻。在选材上,要为体现内容的丰富性而渲 染,千万不能蜻蜓点水般的掠过,只有这样你选择的材料才能具有张力,把本来 单薄的主题突现出来,真正做到让材料充实起来,让主题丰盈起来。)
当我重新提起笔的一刻,墨汁竟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 先的影子,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我追寻到书法的方向(书法的方向因人而异, 这里可以改为“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我想有时人也好似这样啊!在经历 繁忙复习阶段时,我总是被繁重学习压的透不过气来,有时要出去呼吸新鲜的空 气,去欣赏不同的风景,从而收获最本质的本真(读来令人有点如坠雾中,不知 所云。可改为“从而获得心灵的顿悟”)。或许换了角度思考,就会有柳暗花明之 感。
从那一刻开始,我体味到一种书法的方向,一种生活的方向,正如梁实秋所 说:“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
(有时候,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