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论语八则》《孟子一则》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语八则》《孟子一则》教案.doc

上传人:sunny 2021/9/19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语八则》《孟子一则》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语八则》《孟子一则》教案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大学语文 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授课专业和班级
2021级
授课内容
《论语八则》、《孟子一则》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先秦儒家学派关于人生理想、社会政治和士的人格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把握先秦语录体散文的文体特点、语言风格和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和《孟子》精髓
教具和媒体使用
CAI辅助教学、投影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相结合




包括复****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
时间分配(90分钟)
一、复****旧课
二、引入新课
三、重点难点讲授
1、引导学生了解《论语》和《孟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在中国人民族性格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
2、介绍《论语》、《孟子》的相关情况;
3、讲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4、思考并讨论课后练****br/>四、作业和****题
5分钟
10分钟
70分钟
5分钟




一、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
二、内涵解析
三、思考与练****br/>讲授新
拓展内容
《论语》、《孟子》与现代思想的融合
课后总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讲 稿
讲 授 内 容
更新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对诸子散文的文字介绍(23页)。
补充文学知识:
1、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诸子散文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语录体阶段,对话体阶段,专题论文阶段。
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
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它以简洁的笔触描述人们的一言一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其言论警辟精炼,大多富于哲理。
第二期:战国中期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
第三期:战国后期
 在这一时期,诸子散文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理。
2、诸子散文的共同特征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密切关注社会与人生,思考着社会存在发展和人的生存发展的道路,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映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在文风上,诸子散文虽然显示着独特的思想个性和文章风格,但也有共同之处。《论语》和《老子》都简练含蓄,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孟子》和《庄子》都是恢弘开阔,潇洒自由,形象生动,富于气势。《墨子》、《荀子》、《韩非子》都擅长说理,逻辑谨严,组织严密。
在语言上,诸子散文大都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体现了不同程度的对形式美的追求。大多注意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使用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
在文体上,诸子散文从最初的语录体散文,到对话论辩体散文,再到专题性论文,逐渐发展为成熟的论说文,奠定了中国古代论说文的体制。
二、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
(一)孔子和《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远祖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夫,在内乱中被杀。孔父嘉的儿子避难到鲁国,居于陬邑。至孔子父亲叔梁纥时,家境已经衰落。孔子年少时身处贫贱,20岁左右时曾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和畜牧的小吏,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鲁国在春秋时期仍保留了浓厚的周文化传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培养了孔子对周文化的浓厚兴趣,15岁便立志学****周文化。约30岁左右,学成,收徒讲学,从事教育。其间一度离开鲁国到齐游览,受到齐景公的礼遇。回到鲁国之后,继续从事教育活动,51岁时,孔子被任命为鲁国的中都宰,从此进入政坛,后来位居司寇,掌管司法,诛少正卯,力图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是孔子的思想比较保守,他主张尊王忠君,强化朝廷力量而抑制私门,因此与鲁国政权的实际掌管者
“三家”孟孙、叔孙、季孙发生冲突,被迫于55岁时辞官。他离开鲁国,先后到卫、陈、曹、宋、郑、蔡等国,宣传自己的德政教化思想。这种思想在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尖锐的春秋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