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水利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利论文.doc

上传人:maxdoer 2021/9/19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利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利论文
篇一:水利方面论文三篇
农业水利设备最后一公里普遍“差钱”
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九,河北省冀州市官道李镇庞家庄。踏着久盼的瑞雪,村民庞洪增和笔者聊起了当前北方农村的缺水征询题。这位村里的老党支部书记把农业用水征询题看作本人多年来治村的“第一要务”。他告诉笔者,现在的农村,耕地都承包到户了,灌溉用水的使用、分配是困扰农业开展的最大征询题之一。
在春灌马上开场之时,笔者看望河北这个产粮大省的农业灌溉情况,深切地体会到,久旱的农田急需甘霖,但更需要社会对农业水利设备的关注,尤其是深化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农业水利设备普遍“差钱”
“自打去年中秋节后,我们这里就没下过雨,也没下过雪。”2月11日,庞洪增和笔者说这话时,河北省部分地区刚刚下了一场雪,他拨开覆盖在麦地上薄薄积雪下的土层,用食指估算着土地的墒情。“这雪化了也就湿到地皮,还不能刮风——刮风融雪特别快就蒸发了。”显然这场降雪并没能缓解困扰庞家庄的旱情。
据统计,从2010年11月中旬至今年2月初,3个月内河北省平均降水不到2毫米,比历史同期少85%,109个县连续90多天滴雨未降,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的一年。在河北省已冬灌麦田2600万亩的情况下,仍有587万亩麦田受旱、1100万亩春播白地缺墒。从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场担任庞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庞洪增告诉笔者,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村里修灌溉设备的投入都是村里自筹的,“没跟上头要过,上头也没给过”,这笔投入是村里最大的支出。
庞洪增列出了最近一二十年村里花在农业灌溉上的钱:1984年,庞家庄打了3处机井,12万元由村办企业、村民和村积累分担;1994村里为井灌铺设防渗管道借了县财政11万元,1996年村里用果园承包费还上了借款;1998年,村里又自筹22万元,打了3处机井;2001年,1984年打的一处机井发生断裂,??
“往常还有村办企业和果园,现在这笔支出主要靠村里卖树的钱。”庞家庄之前共有2000多棵树,现在已卖了快一半,所得18万元全部用在了村里的灌溉设备上。
“即便如此,村里还拉着5万元的‘饥饿’:欠打井队的修井钱;欠水利局的水泵钱;欠五金店的电缆钱??好在不欠村民的。”庞洪增苦笑着说。
由于资金紧张,庞家庄的灌溉设备投入恨不得一分钱都掰开了花,水利设备“超期服役”现象普遍:随着水位下降,1984年打的机井不够深,请修井队磨宽了下端口径,照样用;1994年铺设的防渗管道还在坚守岗位;吃水浇地两用井淘汰的水泵,浇地机井接着用。笔者采访时,庞家庄正在为再打3处机井的36万元自筹费用想方法。即便如此,与紧邻的南尚家庄村相比,庞家庄的村民无疑还算是“幸运”的。
2月11日,庞家庄的村民已经开场用机井给自家地里的麦子浇“抗旱水”,而南尚家庄村村民却只能苦等渠水的到来了。南尚家庄村村民尚连庆告诉笔者,该村仅有的两处机井都不能用。一处早年间打的机井由于水位下降,已抽不出水;新打的一处,井倒是有了,但由于没资金,灌渠等配套设备还迟迟没修。
石津灌渠魏桥治理处处长孙建勋那么坦-陈,相关于水利部门负责的干支渠,协会和各村负责的农村灌溉设备欠账更多。
深州市磨头镇贡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宋仁才告诉笔者,前些年,村里修灌溉没6赶i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