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ppt

格式:ppt   大小:1,216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9/19 文件大小:1.1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
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流量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衰时常伴有体循环或肺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第一节 心衰的病生及药物分类
一、心衰时的心脏功能与结构变化
1、功能变化: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
2、结构变化:促使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组织纤维化;心肌肥厚。
二、心衰时神经内分泌变化
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是最敏感的调节与代偿机制
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下降,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反射性增高,早期起代偿作用。
长期激活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促进心肌肥厚。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系统(RAAS)的激活
作用来得慢但持久
由于肾血流量减少,RAAS被激活,早期有代偿作用(见图)。
长期的RAAS激活,
1)使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增多,促进醛固***释放增加,血容量提高,增加心脏负担;
2)AngⅡ促使心血管的原癌基因异常表达,引起心肌重构。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系统(RAAS)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血管紧张素I (Ang I)
Ang I 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II
(Ang II)
→CNS 饮水
→心收缩力↑ →心输出量↑
→血管收缩
→醛固***分泌↑ →血容量↑
与 R结合
→血压↑
心衰时神经内分泌变化
特点:早期代偿,晚期代偿失调。
心衰时最早且最常见的变化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长期激活可致心肌β受体信号转导发生变化
三、心衰时心肌肾上腺素β1受体的变化
1、β1受体密度降低
早期可使心肌得到保护,减轻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的损害。
2、1受体与兴奋性G s蛋白脱偶联(见图)
1)使心脏对β1受体激动药的反应性降低;
2)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下降,cAMP生成减少,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
肾上腺素
兴奋1受体
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
四、治疗心力衰竭药物分类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药 卡托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药,***沙坦等
2、利尿药 氢***噻嗪、呋塞米等。
3、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等
4、强心苷类药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