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14古诗改写.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4古诗改写.doc

上传人:luyinyzhi 2016/7/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4古诗改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改写”作文导学案学校:王楼二中使用年级:七年级课型:读写结合课课时:两课时目标点点清: 。。思维小培育: 步骤一:活动准备 1 .让 3—5 名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说古诗内容和自己喜欢的理由。 2 .为自己喜欢的诗选配一首歌、一支曲或一幅画,注意诗与所选歌、曲和画的联系。步骤二:进入活动让学生将自己为古诗选配的歌、曲或画在班上交流,同时介绍自己选配这些歌、曲或画的原因。再让其他同学对此诗与歌、曲或画进行评点。然后要求学生用文字将上述内容口述出来,为进入古诗改写打下基础。技法招招鲜: 1 .激趣导入有一位秀才, 因书法极好, 被召去为慈禧太后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书写中,一不小心,将词中的“间”漏掉。慈禧阅后,认为秀才讽刺自己没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将秀才推出斩首。秀才急中生智,忙说自己写的并非是王之涣的诗, 而是一首词, 言毕当场高声朗诵出来。慈禧一听,转怒为喜,放了秀才,还给了不少赏赐。同学们知道秀才是如何朗诵的吗? (待学生讨论作答以后,教师再给出答案: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秀才的聪明机智让人称赞, 可同时也启示我们, 古诗的内蕴丰富深邃, 而且和多种文体贯通。再如大家熟知的杜牧的《清明》一诗,就曾被人们改编成了一首五绝(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和剧本(时间:清明时节。地点:路上。人物:行人、牧童。情节:行人:酒家何处?牧童:杏花村)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古诗的世界, 掬几朵诗歌的浪花来加以改写、描摹, 创造出华美的篇章。 2 .分析意象[ 训练目的]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提取古诗中的意象, 为准确、全面改写古诗奠定基础。[ 训练意图] 古典诗歌一向以言简意丰著称。短短的篇幅中常蕴含着极丰厚的内蕴。诗中既有优美的风景,也有真挚浓烈的情感,还有启人智慧的哲理。在我们吟哦之间, 其幽长的韵味便从口唇之间缓缓淌出。范例连连看:《清平乐村居》古诗改写在一座气势磅礴的龙凤山下,有一间用篱笆围成的茅屋,里面住着李老汉一人。李老汉有三个儿子,大儿子 20岁,二儿子 16岁,小儿子才6岁。茅屋虽然低矮,但是周围景色秀丽。远处的山上树木葱茏。门前一条潺潺的围绕着茅屋流淌着。溪流清澈见底。溪头的荷花已经盛开, 上面还有一颗颗晶的水珠,像一颗颗珍珠一样。有的荷花已经盛开,有的已经结了莲蓬,结出了莲子。溪水两旁青草绿油油的,长的正旺。茅屋的东边是一棵樟树,枝繁叶茂,投下了一片阴影。茅屋的左边是一片菜地,里面种着菜椒、苞菜、大豆等。一天,吃过午饭,老两口坐在门前亲热地聊天。由于刚喝过一点酒, 脸上有点红晕,但仍然兴致勃勃。大儿子在溪东的地里挥舞着锄头,给豆苗除草,汗珠不停地流了下来,但想到能为爸妈做点贡献,还是卖力地干着。二儿子飞快地编着鸡笼,手中的竹篾飞舞着。调皮的三儿子躺在溪头,摘了一个莲蓬,剥着皮,高高兴兴吃着莲子。老两口看着这个儿子,看着那个儿子,开心得脸更红了。这个家庭是多么和谐啊!天上漂浮着淡淡的白云,远远望去就像一段段飘舞的白丝绸。面前吹过阵阵微风,就如同小孩子柔嫩的小手轻抚我的面颊。接近中午的太阳散发着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