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22颐和园 教案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2颐和园 教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9/2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2颐和园 教案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2颐和园 教案教学设计
第 2 页
22颐和园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用学过的方法学****本课中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⒉能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⒋默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风景,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通过朗读,感受颐和园的美丽,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前准备:
⒈学生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⒉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江山秀丽,大家一定也去过许多地方,也感受到了那份美,那你们到过哪些地方?能否用一句话描绘一下那儿的景物。
⒉学生交流。
师小结:五彩池、桂林这些都是自然风光,使我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除了大自然的杰作外,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雄伟壮丽的古建筑,也让我们折服。
⒊揭示课题:
第 3 页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
师: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游记一般是按时空的转换,地点的转移来写的。下面我们一齐来:
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找出表示地点转换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再读一读。
⒉交流,明确。
①过渡句:指名说出示句子、齐读、师小结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
②师小结:从这里我们知道作者先来到了著名的……接着到了……然后登上……最后来到……
〔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边
三、学****课文。
⒈师:颐和园是闻名世界的***,那儿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们再读读课文,自己完成练****br/>我来到了,在那儿我看见了,我最欣赏的是,因为。
第 5 页
⒉交流,媒体随机出示。
※长廊
⑴学生交流。“700多米长〞结合实际给学生感知。
⑵师小结:长廊是以五彩的画而著名,那些画上画有人物、花草、风景等,媒体出示。
⑶辨析句子:读读两句话,说说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几乎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媒体演示横槛上的画,让学生在感受的根底上再读。自读、指名读,齐读〕
⑷你们去过颐和园吗?别遗憾,看:〔出示图片,师讲小故事〕
⑸小结:颐和园有700多米长,相当于我们在学校的跑道上走三圈半,但即使是那么长,专家考证没有两幅画是相同的,这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再读读句子,把你的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万寿山脚下
结合课文以及媒体理解“琉璃瓦、宫殿〞
※万寿山上
师:去过桂林的小朋友都知道漓江的水有静、清、绿的特点,那昆明湖的有什么特点呢?
第 6 页
交流出示: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⑴学生自读,感受昆明湖静、清的特点。指名读、齐读。
⑵去掉第二句,学生再读,有什么感受?
⑶昆明湖是那么得静,以致船在湖面滑过几乎也不留痕迹。
※昆明湖边
⑴师:十七孔桥确实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