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季氏将伐颛臾》说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季氏将伐颛臾》说课稿.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9/21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季氏将伐颛臾》说课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季氏将伐颛臾?说课稿
第 2 页
?季氏将伐颛臾?说课稿
  ?季氏将伐颛臾?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季氏将伐颛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第一篇课文,被列在“我有一个梦想〞单元“经世济民〞版块。它的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作用。其次,这篇课文表达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因此,也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2、 关于本文的先导性知识。
〔1〕 介绍先秦诸子根本情况:包括生平事迹、后人评价、观点主张,代表作品。
〔2〕 介绍文中季氏、孔子、冉有、子路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3〕 介绍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见课文后的附录。
〔4〕 介绍本文的时代背景。
3、 布置预****作业: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2〕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课文,要求做到一一对应的直译,把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上课质疑。
4、 教学目标:
第 4 页
〔1〕 在熟读课文的根底上翻译全文。
〔2〕 在理解内容的根底上指导背诵。
〔3〕 通过分析“仁〞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表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
〔4〕 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语言特点。
5、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翻译全文、理解内容、指导背诵、分析人物语言特点。
6、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仁〞在文中的具体表达。
二、 教法分析
本篇课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章,年代久远,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扫清字词障碍,认真朗读课文,借助先导性知识,,理解文中人物的关系,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
课上主要以学生的质疑为主,在一种师生共同探究的气氛中完本钱课的教学工作。
三、 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自学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的最终归宿。在本节课中,老师力图教会学生怎样质疑难点字句、怎样背诵文言文、怎样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四、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显示一段文字,见教师语〕,“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摘自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的宣言。〞请同学们注意这那么宣言,这句话是一个外国人说的,一个外国人如此崇拜中国的孔夫子到底为什么?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什么?所有问题的答案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板书: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请大家借助这篇课文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仁〞〔板书:?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第 4 页
2、 检查朗读
文言文的朗读有三条标准,即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感情。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三个段落,请其他同学听他们的读音、听他们的句读、听他们读的是否有感情。
找三个同学朗读课文,之后难点句子请会读的学生带着读,之后,自读全文,之后女生读一二两段,男生读第三段,之后,男女生一起读。
3、 检查译文
检查译文主要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但凡学生能答复的全部采用学生互答,学生答不出来的教师点拨。文言文翻译但凡能采用直译的一定采用直译,这一条作为师生的共识提出来。
这节课,学生设计的主要问题有:
第 6 页
〔1〕“无乃而是过与?〞中的“是〞怎样理解?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怎样对译,分别是什么句式?
〔3〕注解15中的译文选择第一个还是第二个?〔第一个为直译,第二个为意译〕
〔4〕“既来之,那么安之〞与现代汉语中的“既来之,那么安之〞意思一样吗?
〔5〕第三段中“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中的“盖〞,字典上有八个解释,能排除①②③④⑧,剩下的⑤⑥⑦到底应该选哪个?
〔6〕在学生没有问题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寡〞指东西少,“和无寡〞中的“寡〞指人少,而字典上只解释说“少〞,请问,“寡〞到底指什么?
质疑结束后,分别找三个同学分别翻译课文的三段,再订正译文中的错误。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等文言文重点知识。
4、 在理解内容的根底上指导背诵
每段内容采用教师先提问内容要点,再按要点提示进行背诵的方式进行。
第一段,本段写了几个内容,孔子反对攻伐的理由是什么?〔介绍背景:伐颛臾,冉季向孔子禀告消息:有事于颛臾,孔子反对攻伐的理由: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第 7 页
第二段,冉有的托词是什么,孔子引用那些话,引用那些比喻反驳冉有?〔冉有的托词是: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孔子引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盲人的比喻,引用管理物品的比喻进行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