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长亭送别》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亭送别》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上传人:精品小课件 2021/9/2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亭送别》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 9
《长亭送别》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生活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新时代,爱情自由、婚姻自由、行动自由。然而,在元代崔相国的家中却发生了一曲催人泪下,表现离愁别恨的莺莺与张生的传情故事。即今天我们要学****的《长亭送别》。
二 文学常识导入
师:王实甫作为元杂剧最具有“天下夺魁”艺术成就的戏曲作家,他的艺术成就不亚于关汉卿,谁知道他的作品有哪些?
生:(抢答)《西厢记》、《丽堂春》、《破窑记》。
师:谁能复述《西厢记》的故事梗概?
生:(复述略)
三 课文导读
宏观析文
师:课文共分四场,每一场都写了什么内容?
生1:第一场写“送别途中”;第二场写“长亭饯行”;
生2:第三场写“临别嘱咐”;第四场写“别后痛苦”;
师:第一场三支曲子采用什么手法写莺莺的离别愁绪?
生1:{端正好}前四句一句一景,将莺莺为离别而痛苦的心情置入景物之中,用凄凉深秋景物衬托莺莺的离愁别绪。采用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生2:{滚绣球}以途中之景为线索,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写莺莺的离别愁绪;后四句采用了夸张手法写莺莺和张生痛苦欲绝、缠绵不舍之情。
生3:{叨叨令}以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这段唱词是莺莺在自己丈夫和知心丫环面前,尽情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整段唱词无遮无拦,直抒胸臆。
师:针对二三场,看看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莺莺珍视爱情而鄙视功名利禄?
生(讨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取点探究
1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师:这一折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作者把莺莺的离愁别恨放在哪四种不同的环境中作了境异情殊的描写。
生1:开始写莺莺乘车去长亭,这是途中之景,莺莺的离情就寄寓在途中景物之中,借途中之景,传莺莺之情。她眼中的枫林红叶是离人的泪血,垂柳长条是拴征马的缰绳,碧云、黄花、西风、归雁、车儿、马儿,凡途中景物,无一不是传情寄恨之标记。这是特定的途中之境与莺莺之情的合一。
生2:到长亭离筵之上,环境一变,情随境转,杯盘酒菜都供传情;再从莺莺眼中看张生,他内心难受,但又要矜持,这种离筵特定之境与张生莺莺之情合一。
生3:再下,曲终人散,只剩下张生、莺莺和红娘,境又一变,四顾无人之境,莺莺才毫无含蓄地向张生倾诉私情,说的一往情深。
生4:最后,张生远去,独留莺莺,人远山遥,含情凝望,留下的是一片空寂。此又一境,又一情,景随人远,情随恨长,情境关合,丝丝入扣。
师总结:你们对问题的看法很有深度,很好!正如大家所说,《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
2 富于文采的戏剧语言
师:《窦娥冤》是“本色派”的代表,而《长亭送别》却是“文采派”的代表。王实甫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具体有哪些特点?
生代表1: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和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生代表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