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科学与艺术?教案
第 3 页
?科学与艺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
〔二〕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义。
〔三〕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二、教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李可染的水墨画“晓阳辐射新学光〞和“超弦生万象〞。
2.课前热身
〔1〕介绍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1994)等。2021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迈克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
第 3 页
〔2〕借助课文注释理解局部词语
潜意识婵娟共鸣依赖奠定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开展的必然规律。科学家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艺术,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设想。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科学和艺术才会有大的开展。
〔2〕四边互动
互动1
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话,通过理解,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的事物。
互动2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第 4 页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根底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互动3
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根底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表达,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
互动4
再次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明确:第一局部〔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第二局部〔2-10〕具体论证论点。
第三局部〔11-12〕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4.达标反应
(1)简要说说科学与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是一致的?
(2)细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①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②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5.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第 6 页
仔细观察生活,从中找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事例。〔例如:“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杂技、魔术、戏法里有许许多多物理、化学、心理学的学问。〕
2〕实践探索
查找各种资料,收集古今中外的涉及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神话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
6.板书设计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共同根底:人类的创造力
科学与艺术
共同目标: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7.资料下载
自1987年以来,中科院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的国际会议都邀请画家按照会议的主题作画。作者中有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常莎娜等艺术大师,也有鲁晓波这样的后起之秀。这些作品既给予科学家艺术欣赏,又触发他们的思想火花,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赞扬。
我想,现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他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码?他们很可能是确实不可分的。如果是这样,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局部。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第 6 页
第二课时
1.情境导入
讲讲我国古代的人们面对冰清玉洁的月亮外表的蒙蒙黑影编出的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例。
2.课前热身
(1)请一个同学说出::?科学与艺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3.合作探究
四边互动
互动1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自选文中一局部,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问题1: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问题2:说说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