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答题技巧
摘要: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鉴赏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基础。《考试说明》明确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每年的高考,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的语文卷,均会涉及诗歌形象的鉴赏。所以,掌 握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对每个考生都极为重要。
关键词:诗歌形象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的形象分三类:(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 形象。(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 人公,即诗人自己。
景物形象类的鉴赏
此类鉴赏设题,一般是问“有哪些意象”、“描写了哪些景”、“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分析写景 的角度和方法”或“这些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不管以什么样的题型考察,答题时均可以遵循四大步骤:找一描一点一析。首先找到诗 歌中的景物形象,然后描绘这些形象所组成的画面,再点出诗人写景所用的手法,最后分析诗人要 表达的情感。
示例一:(2007年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第一步,找出景物形象:“新晴”下的“南亩”,“倾家”而出的农人;第二步,描绘画面: 雨后,阳光明媚,农人全家在农田里正辛勤地耕作;第三步,点出手法:采用了 “动静结合”手法; 第四步,分析情感: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参考答案]尾联写了雨后,阳光明媚,农人全家正在农田里辛勤耕作的场景。作者这样写的好 处是:采用了 “动静结合”手法,给前面所绘的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表 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 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示例二:(20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庶鸵鸟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芥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解析:第一步,找出景物形象:“柔桑”、“嫩芽”、初生的“蚕”、“平岗细草”、“黄犊”、“斜日 寒林”、“暮鸦”;第二步,描绘画面: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 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第三步,点出手法:借景抒情;第四步,分析情感: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 流连。
[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 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 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