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苏黄止咳药说明书
篇一: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I常见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与 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对咳嗽发病机制、病因分布、诊断与 治疗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进一步完善指南,及时反 映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于20XX年启动了 20XX年版"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修订 工作。为适应指南发展的要求,本次指南修订首次采用了循 证医学方法,检索了大量文献,形成了众多的推荐意见。新 版指南主要增加和修订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指南制定方法 和循证方法的介绍。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更新和扩展。增加 了咳嗽的评估。增加了咳嗽的中医中药治疗。增加了儿童慢 性咳嗽的病因分布特点与治疗原则。增加了慢性咳嗽的少见 病因。介绍了不明原因咳嗽等相关问题。本文节选了指南的 一个部分。
常见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与治疗
慢性咳嗽的诊断应首先考虑 CVA UACS EB和GERC
等常见病因。国内慢性咳嗽病因调查结果显示, AC亦是慢性
咳嗽的常见病因,上述疾病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 70%- 95%
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因此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治疗。
UACS
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 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 合征称鼻后滴流综合征。由于目前无法明确上呼吸道相关的 咳嗽是否由鼻后滴流直接刺激或是炎症刺激上呼吸道咳嗽 感受器所致,
20XX年美国咳嗽诊治指南建议用 UACS替代PNDS有关 PNDS的概念,及是否应用上气道疾病来替代 PNDS及其与咳
嗽的联系仍然存在异议。部分具有典型鼻后滴流症状和体征 的患者,使用 PNDS的诊断更为直观、形象。因此,本指南 仍保留PNDS这一名词。
UACS/PND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其基础 疾病以鼻炎、鼻窦炎为主,需在针对性治疗或经验治疗有效 后确认。除了鼻部疾病外, UACS/PNDS可能还与咽喉部的疾
病有关,如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咽喉部疾病引起 的慢性咳嗽可能与喉咳嗽高敏感性有关。 症状:除咳嗽、
咳痰外,可表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频繁清嗓、咽后黏 液附着及鼻后滴流感。变应性鼻炎还表现为鼻痒、喷嚏、 水样涕及眼痒等。鼻-鼻窦炎常有鼻塞和脓涕等症状, 也可伴有面部疼痛/肿胀感和嗅觉异常等。体征:变应性鼻 炎的鼻黏膜主要表现为苍白或水肿,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 或黏涕。非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多表现为肥厚或充血样改 变,部分患者口咽部黏膜可呈鹅卵石样改变或咽后壁附有黏 脓性分泌物。辅助检查:慢性鼻窦炎的影像学检查征象为鼻
窦黏膜增厚、鼻窦内液平面等。咳嗽具有季节性提示与接触 特异性变应原有关,变应原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鼻窦炎涉 及多种类型,如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和过敏性鼻窦炎, 部分合并鼻息肉。怀疑鼻窦炎时,首选 CT检查,必要时行
鼻内镜、变应原和免疫学检查等。
UACS/PNDS涉及鼻、鼻窦、咽、喉等多种基础疾病,症 状及体征差异较大且多无特异性,因此,必须综合病史、体 征及相关检查,在除外合并下气道疾病、 GERC等复合病因的 情况下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咳嗽得以缓解,诊断方能确 定。UACS/PND诊断建议参考以下标准:
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为主,入睡后较少;有鼻 部和咽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辅助检查支持鼻部和咽喉 疾病的诊断;针对病因治疗后咳嗽可缓解。
依据导致UACS/PNDS勺基础疾病而定。病因治疗: 1)对
于非变应性鼻炎以及普通感冒,治疗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和 减充血剂,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 2周内起效。2)
变应性鼻炎患者首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第二代抗 组胺药治疗。鼻吸入激素包括布地奈德、丙酸氟地卡松和糠 酸莫米松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常用的有氯雷他定、地氯雷他 定及枸地氯雷他定等。若无第二代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 药亦有同样效果,但嗜睡等不良反应较明显。白三烯受体拮 抗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症状较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
佳的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可能有效,但起效 时间较长。3)慢性鼻窦炎:①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分泌物细 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为主, 但要注意的是多数情况下为定植菌,可能与急性发作有关, 另外培养菌群可有细菌生物膜形成。细菌性鼻窦炎多为混合 感染,抗感染是重要治疗措施。抗菌谱应覆盖革兰阳性菌、 阴性菌及厌氧菌,急性发作者不少于 2周,慢性建议酌情延
长使用时间。常用药物为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类或喹
诺酮类。②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