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蓟州先贤录.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蓟州先贤录.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0 2021/9/22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蓟州先贤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蓟州先贤录
蓟州先贤录 作者:倪景泉 古老的蓟州,美丽富 饶、历史悠久,它养育了无数的优秀儿女。英雄的蓟州儿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创造了八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给我 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如河,岁月如歌,先人 已去,但他们的生命之光,似一把不灭的火种,世代相传, 生生不息。笔者平素喜读中国古代史,从中发现,生于蓟县 这块热土上的、有确切的文字记载的历代先贤数不胜数,真 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着实令人感叹和自豪!笔者现将 清末以前的蓟之先贤各立小传(有的因缺乏资料暂不能立) , 谨供有兴者研究和参考。
一:徐乐
徐乐,西汉人。元光元年 (公元前 134 年 ),徐乐上书言 事,劝喻汉武帝休养生息,以德政服天下。书中言道:“我听 说天下最大的祸害, 在于土崩, 不在于瓦解, 古今都是如此。 什么是‘土崩'呢?秦朝末年就是‘土崩'。陈涉没有千乘之主的 尊位,没有一尺的封地,本身也不是王公、贵人、名门望族 的后代,没有获得乡里的赞誉,没有孔子、曾子、墨子那样 的贤德,也没有陶朱公和猗顿那样的财富。但是,他起自贫 民居住的街巷,举起长戟,振臂一呼,天下闻风响应。这是 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百姓困苦而国君却不关心,民众怨声 沸腾而朝廷却充耳不闻,社会风俗败坏而国家政事却没有修 好的缘故。这三条,正是陈涉一呼百应的凭借,这就是所说 的‘土崩‘什么是‘瓦解’呢?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就是‘瓦 解’。每个参与叛乱的诸侯国都有上万辆战车,雄兵数十万, 其威力足以控制封地全境,其财力足以奖励他属下的官吏百 姓,但是他们却不能向西夺取国家一尺一寸的土地,反而在 中原地区被俘虏,这是什么缘故呢?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权势 比匹夫轻微,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兵力比陈涉弱小。主要是在 那个时候,先帝的德政影响还没有衰减,而且安土乐俗的百 姓很多,所以诸侯得不到本人封地之外的援助,这是七国叛 乱失败的缘故,这就是所谓的‘瓦解’。这两个问题,是影响国 家安危的关键,也是贤明的君主所应该留心仔细观察的事情。 最近几年,关东的五谷收成不好,岁收一直不能恢复,百姓 大多很穷困,再加上还要承担边境战争的负担,按照规律和 常理来看,百姓之中应该出现不安分守己的人了。百姓不安 分守己,就容易引起动乱。容易动乱,就是土崩的情势。所 以,贤明的君主只注意观察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明了安危 的关键,治理于朝廷之上,就能消除尚未完全形成的隐患, 其要领不过是设法使天下没有‘土崩’的局势罢了。”汉武帝看 后非常赞赏,感叹地说:“何相见之晚也! ”于是拜徐乐为郎 中,后升为中大夫,并以才能随侍在汉武帝左右,每有大臣 奏事,武帝令与辨论之。
二:田畴
田畴,东汉人。 《三国志》称他“好读书,善击剑”、“志 节高尚,量时度理,进退合义。”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 大乱。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 190 年),董卓胁迫小皇帝刘 协迁都长安。幽州牧刘虞为表臣节,想遣使送奏章到长安, 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许多人向他推荐田畴。当时,田 畴年仅二十二岁, 以才干闻名于幽蓟。 刘虞备厚礼派人去请。 相见后,对田畴非常欣赏,请他做属吏。临行前,田畴劝刘 虞提防公孙瓒,说:“不早图之,必有后悔。”刘虞不听。为 遮人耳目,田畴只带家客二十人前往长安。到长安后,汉献 帝刘协下诏封田畴为都骑尉。田畴以天子正出奔在外,没有 安定,不能承受这种荣耀为由,拒不受封。得到回书后,立 即返回。田畴回来后,才知道刘虞已被公孙瓒所杀。他到刘 虞墓前哭拜, 并将从长安带回的表章焚毁。 公孙瓒听说此事, 大怒,四处悬赏捉拿田畴。抓到田畴后,公孙瓒问:“你为什 么独自到刘虞墓前哭拜,而不把章报送给我?”田畴说:“汉 室衰颓,人怀异心,只有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对将军 没什么好处,所以没有送给你。如果将军杀死了没有罪的主 人,再杀死守节义的下属,恐怕燕赵之士都要跳东海而死, 没有人跟随将军了。 ”公孙瓒无可奈何, 只好放了他。 田畴回 到无终。为躲避公孙瓒迫害,率宗族及附从者数百人进入徐 无山 (今盘山 ),
屯田隐居,并发誓说:“君仇不报,吾不可立于世。”数 年间,发展到五千余家。 田畴与他们相约制定了杀伤、 犯盗、 诤讼之法二十余条。同时,又制定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 讲授之业。山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成为一个世外桃源。 北方边境的人都服其威信,乌桓、鲜卑都派遣使臣致贡,田 畴都一一收纳并加以安抚,劝导他们不要侵城掠地、强取豪 夺。袁绍数次派人到无终召聘田畴,又授给他将军的印信, 他都拒绝了。袁绍死后,他的儿子袁尚也多次召聘,田畴始 终没有答应。后来,曹操派使者召聘,他欣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