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的小技巧.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的小技巧.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23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的小技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语文答题的小技巧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
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 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 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 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
写能不能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 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 不能哦!)
(六)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
一、 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 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 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 对 的感情,形象生动。②拟人: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赋与 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 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 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 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 插叙的作用。
1、 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 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