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思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我市实施“两业一城一市”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才队伍能否适应发展的要求,存在什么问题,按照市委的安排,我部课题组通过查阅资料,到部分科局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力求从一个视角的观察上,提出一些建议供市委决策参考。
一、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我市按照《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和《**—**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基本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我市有中专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员共12896人,其中:党政干部987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21人,专业技术人员3920人(其中,高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715人,初级职称3156人),乡土人才7767人,其他人员101人。总体上这部分人才已成为我市“两业一城一市”建设的骨干力量,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总量偏少,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
人才总量偏少。我市现有人口30万,,占总人口的4%,与发达地区相比,总量明显偏少。特别是各行业的拔尖人才屈指可数。
人才结构不合理。从分布来看,人才相对聚集于中心城区,乡镇人才相对贫乏;机关、事业单位相对多,企业及生产一线相对少;国有单位相对多,非国有单位相对少;教育、卫生、农口相对多,其它系统相对少;大专以下学历的相对多,本科以上学历的相对少。以卫生系统为例,全市有本科学历的40名,均分布在市区的主要医院,而在乡镇。大专学历的仅有10多名。在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大专占31%,%。从行业分布看,缺发展旅游业方面较高层次的人才以及旅行社经理、部门经理、酒店管理类人才;缺建设行业较高层次的规划专业人才等等。
人才队伍老化,出现断层。近年来,计划配置人才逐步减弱,市场配置不断增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导致人才流向“孔雀东南飞”,“人往高处走”。加之编制所限,财力所限,人才进的渠道受限,导致不少行业人才队伍出现老化。
(二)机制不健全,人才作用发挥不够
当前,我市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分配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使人才的积极性和作用发挥不够。
一是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用人上、职称评定上、定岗定酬上还未完全推行竞争方式,没有完全实行优胜劣汰、能上庸让。分配制度对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倾斜力度不够,没完全把人才的贡献和收入挂钩,实行一流人才、一流收入,使知识价值、人才价值在收入分配上充分体现。此外,一些人才在其“位”而未谋其“职”,人才自身价值体现不够。
二是部分行业保障机制不落实。在部分乡镇,自收自支的村(镇)建设管理所,在农业税费改革和“减负”后,收费项目削减,发不起人员工资,工作受到影响。今后的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及相应的村镇建设规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