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统计重分析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之一,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在统计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 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例如: 我在执教青岛版二年级下学期《我锻炼, 我健康》分段统计教, 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 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重在培养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下面是《我锻炼, 我健康》的教学片段: 1 、导入情景生活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我在上课的前一天与体育教师合作分别测了本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 并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成绩。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 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让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2. 学习探究活动化各小组成员填写并交流完自己的成绩后,这样老师就可以知道每个学生的成绩了,做这件工作就是——收集数据师: 从这张记录单上你们知道了什么?和你的同学说说吧。(学生活动) 生: 我们组王刚跳的最远, 我想知道他的成绩是不是全班最好的? 生; 我想知道我们班跳得比 150 厘米还远的有几人? 生; 我的成绩是 132 厘米,在班上是好还是孬,还是中等? 生:我想知道成绩在什么范围的人最多? 、、、、、、、、、、、师: 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全班成绩进行统计。怎样进行分类整理呢?还像上一学期那样, 看看跳 160 厘米的有几人, 159 厘米的有几人, 158 厘米的有几人等等。生:我觉得不好,远的远,近的近,那得分多少类? 生:要不这样,按远近分几个范围,看每个范围有几人。生:这个提议不错,就这样统计吧。师:这种统计方法叫——分段统计。课件呈现分类统计表成绩(厘米)99及99 以下 100 —— 129 130 —— 159 16 0及 16 0 以上人数生活动并填好表格。再对全班成绩进行分段统计成绩(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