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教学归一应用题.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归一应用题.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归一应用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归一应用题”随想张家港市万红小学顾敬炎从教二十几年,多次教学“归一应用题”。翻开以前教案,回忆曾经教学情景,思绪万千。下面就教学此内容谈一点看法。教法一: 90 年教学此内容, 教材为 89 年初月出版的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教材安排了如下内容: 例 3: 高年级同学在校办厂劳动, 5 个同学糊了解情况 5 个纸盒。照这样计算, 12 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 例4: 一个修路队修一段公路,8 小时修了 360 米。照这样计算,要修 900 米,多少小时才能修完? 教学前, 我定下如下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能够用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中,我首先用出示例题,在学生读题后提出, 根据“5 个同学糊了 35 个纸盒”可以求出什么, 然后用红笔划出“照这样计算”并解释其含义,并把计算过程板书于黑板,然后在学生认识解题关键是用除法先求出“平均每个同学糊了多少个纸盒”的基础上反复练****同类题。教法二: 96 年教学内容, 教材安排内容未变。教学前, 我定如下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特征, 掌握解题关键, 学会解答归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进新课,进而从基本数量关系着手, 由“直进归一”应用题过渡到“返回归一”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读题, 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总结解题关键,并尝试练****另外, 引导学生通过例 3、例4 的比较, 找出它们解答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帮助学生掌握这两种归一应用题解答规律, 在课堂的练****中, 除将例3、例4 作为基本练****外, 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第一层次, 回答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解答。第二层次,安排了“补条件”“补问题”的填空练****第三层次, 让学生辨别条件, 看清解题, 寻找正确算式练****力求层层递进,形式多样。教法三: 今年再次教学此内容, 教材为江苏省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 内容为:例1、一辆汽车 3 小时行 120 千米。照这样计算,5 小时行多少千米?例 2、一辆汽车 3 小时行 120 千米。照这样计算,行 320 千米需要多少小时?教学前,定下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特征,理解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初步掌握解题关键和学会解答归一应用题,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 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1、学生自学、自问: 让学生自学课本上 2 个例题, 可圈、划、点、评、注。并提出问题。 2 、学生自评、自探,把学生评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已评价问题的价值大小。然后按价值大小分组探讨, 交流自己的想法, 鼓励争论。教师适时引导。 3、学生自问自答。由学生自告奋勇主持问题解答, 并讲解自己的看法, 教师适时点拔、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 4 、学生自编自练。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编题并组织巩固练****教师及时纠错。不必担心让学生自己模仿例题进行编题要求高, 完全能达到此要求, 虽然编题质量不一,但毕竟学生经过了一次创造。三种教法是在不同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三种不同的方法, 虽然三种教法在当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细想滋味完全不同, 教法一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这种教法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为“填鸭式”,重结论,轻过程,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