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名词解释 1、彩陶---- 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 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画像石---- 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 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 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6、昭陵六骏---- 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 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7、帛画---- 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 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8、唐三彩---- 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9、浙派---- 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戴进吴伟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 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 多作斧劈皴 cun , 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10、洞窟壁画---- 欧洲史前时期画于洞窟壁上的绘画作品,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代表者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11、金字塔---- 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12、巴洛克艺术---- 产生于 16 世纪末的意大利。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 13、汉谟拉比法典浮雕---- 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神的威严和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 14、威尼斯画---- 15-16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 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代表画家有乔尔乔内(乡村音乐会) 、提香( 圣母升天) 等。 15、巴比松画派---- 19 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16 、野兽主义---- 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 1905 年产生于法国。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 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17、岩画---- 指绘制或凿雕于山岩、洞穴内壁上的远古绘画品种。表现内容一般为各种简括的形象和符号,手法古拙,富于神秘气息,可称人类表现自我和创造力的最原始形式。西班牙的拉文特岩画是其著名代表。 18、罗可可艺术---- 18 世纪法国宫廷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 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19、巡回画派---- 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又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先后举办过“巡回”于各地的 48 次展览。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等。 20、新印象派---- 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 19 世纪末出现于法国。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