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第25课 打渔还是晒网——…1.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25课 打渔还是晒网——…1.docx

上传人:yjjg0025 2021/9/24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25课 打渔还是晒网——…1.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侦探的新助手》教学设计
宜昌金东方初级中学 岳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鄂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第七单元第25课,是计算思维中python程序设计模块的重要组成。在前面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熟悉python的编程环境、会使用python语言存储数据、使用关系运算符和算术运算符,进行简单的输入输出。本节课从解决生活问题的一般步骤出发,用计算机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在体验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使用if条件语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教材中内容进行了适度调整,从生活问题出发,在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选择结构,旨在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选择结构的用途,同时为后面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是这个时代的“数字原住民”,生活在互联网与手机并存的时代,他们面临这样的矛盾: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多,但缺少程序设计的经验,一部分男生渴望了解相关知识而自学有一定困难,一部分女生觉得跟自己的学****生活没有太大联系因而提不起学****的兴趣。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在启发下能够从逻辑关系中抽象特征并建立模型,并对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
本节课在从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来学****if条件语句,突破编写程序的瓶颈,突出本节重点,同时体验在计算机上解决问题的优势。
三、教学目标
思想与观念:
以python程序设计为载体,通过使用选择结构实现了推理问题的解决
问题与情境:
从“谁是小偷”问题出发,在分析案件、找出破案方法、编写程序实现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编程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学会选择结构语句的使用方法,掌握选择结构语句的执行流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特征、建立模型、形成算法的思维过程;
if条件语句的用法
2.难点:
从算法到程序的思维转换
五、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以教师引导下的情境设置、任务驱动等教法学法为主。
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由浅入深讲解、小游戏操作和编写代码突出了本课重点。同时,学生通过任务的解决,从分析问题形成算法步骤,到将算法步骤转为程序语言,提交分享,突破了教学难点。
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了解案情---问题界定
从动画引入案件“谁是小偷?”,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兴趣
2. 分析案件,找出解决方法---分析数据、抽象特征
先让学生自己分析,推理过程中思路混乱,发现不容易得到结果 ->
再引导学生分析主要条件,找到推理方法并利用表格整理思路 ->
最后,学生使用假设推理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