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教学设计:《蜀相》.doc

格式:doc   大小:8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设计:《蜀相》.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25 文件大小: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设计:《蜀相》.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设计:《蜀相》
合肥二中杨俊梅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 过程与方法:
1、 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2、 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三、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
1、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古诗的诵 读。
2、 把握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 朗诵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 声韵美。
2、 讲解和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 相结合的方法。
3、 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1、由诸葛亮谚语导入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诸葛亮皱眉头 计上心来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借东风 神机妙算
诸葛亮用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三气周瑜 略施小技
诸葛亮的锦囊 用不完的计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人虽死,余威犹在(仲达:司马懿)
2、展示“武侯祠"图片及简介。
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门武侯祠大街,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 诸葛亮的祠堂。始建于西晋末年,到唐代已具规模,明初与纪念刘备 的“汉昭烈庙"相并,成为君臣合庙。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 局严谨,庄严肃穆。
下面我们一起随杜甫走进武侯祠,看看杜甫笔下的诸葛亮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二、鉴赏诗歌
第一步骤:了解作者及背景(知人论世)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 当时,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 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 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 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 《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第二步骤: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诗歌,把握基调。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 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所以,首先 就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 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1、首联交代了什么?哪个词用得好?
首联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情况,他一边走一边问,“寻”表现出 他的向往之情。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 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祠所在了。这
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2、 颔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自"、"空";碧草映阶,黄褐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 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 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他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褐叫得那么好听, 可有谁听呢?由此自然而使人生出“感物怀人之意"。
自——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空 黄褐好音,无人倾听(反衬,以动衬静)
此联写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诗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