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杜牧《题乌江亭》.doc

格式:doc   大小:14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杜牧《题乌江亭》.doc

上传人:vivian5400 2021/9/25 文件大小:1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杜牧《题乌江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杜牧 《题乌江亭》
本文是关于 杜牧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的《题乌江亭》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
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题乌江亭⑴
胜败兵家事不期⑵,
包羞忍耻是男儿⑶。
江东子弟多才俊⑷,
卷土重来未可知⑸。
【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
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 ’······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精选文库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白话译文】
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
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
如项羽愿重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创作背景】
杜牧于会昌元年 (841 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一说作于开成四年 (839 年)。
【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 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 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
呢 ? “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 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 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 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
-- 2
精选文库
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 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 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 ;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
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