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离骚 导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9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离骚 导学案.doc

上传人:蓝天 2021/9/26 文件大小: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离骚 导学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离骚导学案
《离骚》导学案
【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 节内容。
3、 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学****重、难点】
重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难点:赋与比的写法;“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一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等。主张选他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屈原辅佐楚怀王,正在七雄激烈争斗之时。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怀王让他“造 为宪令”,即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宪令”涉及推行变法之事。楚国在悼 王时,已有吴起变法的先例。怀王初年,也想有一番作为,曾争到合纵之长,因而屈原希 望变旧更新,一度受到怀王的支持。可是,楚国的变法本来就不够彻底,政权主要掌握在 贵族重臣手中,他们为了保持个人禄位而反对变法。
当时楚国朝廷中佞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屈原 起草宪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夺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怀王进谗言,说:“王使屈平为 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怀王庸懦昏暇,不加辨 明,就怒疏屈原。屈原的被疏远,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改革计划触犯了贵族利益,遭到 旧贵族们的中伤打击。
屈原和旧贵族集团的斗争,还表现在对外政策上。屈原分析了当时形势,坚决主张联合 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怀王曾采纳他的主张,并派他出使 齐国。屈原被疏远后,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土地诱惑楚怀王。目光短浅的怀王就改变 了对外政策,采取绝齐亲秦方针,结果使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吃了大亏。怀王恼怒,又
轻率出兵伐秦。由于没有齐国的支援,被秦国打得大败,还丧失了汉中之地。在危殆的形 势下,屈原曾被怀王再次派往齐国,以图修复两国交好。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两国 联姻,要与楚王会面,屈原谏阻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 ”怀王之子子 兰却劝怀王去秦,说:“奈1何绝秦欢?”怀王终于去了秦国,果然被扣留,最后客死于 秦。当时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 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大向 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 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 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 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 “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 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民木思想。他 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主张用人唯 贤,反对用人唯亲。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