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
【摘要】
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的一生都受益匪浅,有的家长在重视幼儿智力发展的时候总是忽略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有的家长认为习惯的培养重在幼儿园,这样导致幼儿在园在家两个样。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只有家园达到同步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培养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其实我觉得学前教育不应当把重点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应当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字经》开门见山就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说,这里的“习”可以认为是最初的学习。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由此可见,幼儿期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幼儿教育而言,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养成教育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德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学习的过程。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只有让幼儿不断重复进行各种良好行为的学习,积累各种良好习惯;在作息、礼貌、卫生、学习、日常生活中等方面,家长都应严格管理教育,若不及时提出正确合理的、必要的行为规范,不进行及时纠正及指导,幼儿就容易养成不好的吸管,等这些不好的习惯养成在进行改正就会带来更大的困难!我们幼儿老师和家长应该抓住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针对幼儿这一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学习生活方面都应耐心、有效的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有模仿的对象,给幼儿进行良好的习惯示范,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差,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反复出现,老师和家长需要经常进行良好行为的检查并指出不良行为并给予更好的纠正,时常进行改
造行为的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常抓不懈,使之良好行为根深蒂固。
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
幼儿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众所周知,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这一期间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也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一名幼儿教师,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随便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按照规律和特点运用专业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培养。
首先,要有合理的要求,不同时期重点不同,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一、两个习惯。这跟我们之前对儿童的划分是有相似的作用,不同时期的孩子在身心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结合幼儿自身的条件设定目标。
比如对于入园初期的幼儿,我们的目标就是入园时情绪稳定,参与简单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