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文档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释义.doc

格式:doc   页数:8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释义.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释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一部分绪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于 2007 年8月 30 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胡***同日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 将于 2008 年8月1 日起施行。这部重要法律的制定和施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的重要标志。一、反垄断法的制定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性的经济。在市场调节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公平的竞争对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使经营者创新,增进消费者福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高度重视制定和实施以保护公平竞争、禁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宗旨的竞争法律制度,以保护正常的市场竞争格局,规范经营者的市场竞争行为。竞争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竞争法律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提供相适应的制度保障。在 1992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不久, 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于 199 3 年9 月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时, 有关方面也开始了我国反垄断法的研究起草工作。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都把制定反垄断法列入了立法规划,有关方面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续将制定反垄断法列入本届立法规划。 2004 年2 月,商务部将与国家工商总局共同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送审稿) 》报送国务院。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送审稿进行了反复研究、论证和修改, 形成了反垄断法草案, 报请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2006 年6月 16日, 温家宝总理签署议案, 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分别于 2006 年6 月和 2007 年6月、8 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第二十八次和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常委会组***员对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全国人***律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征求意见,多次召开座谈会,并到一些地方调研,广泛听取地方、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反复研究修改。在 2007 年8月 30 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的全体会议上,出席会议的 153 位常委会组***员,以 150 票赞成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了这部重要法律。吴邦国委员长在这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会议通过的反垄断法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并注意研究借鉴国际反垄断的有益经验,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预防和制止垄断、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二、反垄断法的主要内容制定我国的反垄断法, 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也要研究借鉴国外反垄断制度中一些通行规则,并为我所用,以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相符合,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特点相适应,能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保障和促进作用的反垄断法律制度。(一)关于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国外的反垄断立法,如果从 1890 年美国的《谢尔曼法》算起,已有一百一十多年的历史, 逐渐形成了以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经营者集中( 即通常所说的反垄断法的“三大支柱”) 为基本内容的比较成熟的反垄断法律制度。这三项反垄断法律制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竞争的共同规则,是可以为我所用的。对此,我国反垄断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 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以及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二)关于垄断协议按照反垄断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之间达成或者采取的旨在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即一些国家所称的“卡特尔”。竞争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服务改善, 从而使消费者获益。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又给经营者造成巨大压力, 一些经营者为了消除、减轻市场竞争的压力,便通过相互协商达成协议,或采取共同行动,以联合限价、联合提价等方式操控市场价格,或者联合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或者在彼此间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或者对其他以较低价格销售商品的经营者采取联合抵制与其进行交易等手段,以达到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目的。经营者之间的垄断协议,窒息了竞争带来的市场活力,阻碍了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福利的提高,成为各国反垄断法予以禁止的主要对象。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但各种形式的价格联盟、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