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30 竹石1.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30 竹石1.doc

上传人:1652129**** 2021/9/2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30 竹石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竹石》教学设计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七小学:陈红
课标分析:
新课标中提出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根据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角色朗诵诗文,感受诗歌意境美。
教材分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的品质,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他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和阅读的感受,但阅读的感情和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本堂课中,我采用多种阅读形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的感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理解古诗能力,学会学****古诗。
  情感价值目标:体会诗中竹的品格,借物言志感受诗人卓越不凡的气节和人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的资料,进行自学与互学和老师引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竹的品格,借物言志感受诗人卓越不凡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
1:图片欣赏,(出示图片1)指导观察:
师:图上有哪些景物?
生:(竹子和石头或一颗竹子把根深深地扎在石头里)……
师:你知道这幅画的原创者吗?(郑燮)
2:介绍作者。(出示图片2)
师:1:谁来介绍郑燮(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简介
2:你们对郑燮这个诗人还有哪些了解呢?
过渡:今天,我们学****的就是郑板桥题在这幅画上的诗。相信你们学过这首诗后,一定会对郑燮这个诗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请打开第30课,竹石。(板书:30竹石:出示图片3)
二、读诗歌
1:默读诗歌一遍,读完后用坐正的姿势告诉我。(生读)
2:请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成果,单独点名朗读。
3:其他同学愿意分享自己的成果吗?(男女生比赛读)
4:我们一起来共享阅读。(全班齐读)
5:你们还喜欢怎样读?
(朗读时实时给予学生表扬,激发朗读兴趣。)
  三:明诗意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
2、抓字眼,明诗意。
师:我们先来理解1,2句,先读再谈理解。(生读并谈理解)
师:竹是怎么咬,怎么立在破岩中的?(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
(出示图片4,并板书,咬定,立根,破岩)
生:引导学生读出咬定和立根的情感。
师:这些词语写出竹的什么特点?
生:生命力强......(一个咬字就赋予竹生命)
(根据学生的表现,看是否再往深层引导思考,岩石到底是怎么破的?)
生:再读12句,读出生命力强的情感。
过渡:生命力极强的竹会经历怎样的生命洗礼呢?
师:请朗读第3,4句诗,并回答。
生:1:千磨万击:遭受无数的磨难(出示图片5)
过渡:只有磨难吗?哪还有?
生:2:东西南北风(出示图片6)
师:如此的磨难,摧残竹会怎样呢?
生:坚劲(出示图片7)
师:引导学生从图片理解坚劲的意思。
过渡:坚韧、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