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聚力实事实办 彰显民政为民.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聚力实事实办 彰显民政为民.doc

上传人:阿哈哈哈吧哈哈哈 2021/9/27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聚力实事实办 彰显民政为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聚力实事实办 彰显民政为民
第一篇:聚力实事实办彰显民政为民聚力实事实办彰显民政为民
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立于服务民生第一阵线,沙洋民政局瞄准工作重心,以提神聚力、提能创新、提质严规,创务实有为、服务有位新民政的“三提一创”主题活动为抓手,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突出特色,用情用心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沙洋民政局创新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将沈集镇定为城乡低保审批权限下放的试点单位,审批权限下放,缩短审批时间,更为高效便捷地服务困难群众;沙洋镇则引入了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第三方进行入户核查,在操作过程当中杜绝了人为性,保证了公平性。同时,依托省、市民政经济核对中心信息平台,对城乡低保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进行了比对,通过“兜好基本生活底线,抓好低保扶贫标准衔接,用足临时救助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从2021年4月1日起,沙洋民政将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调整为4500元/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900万元;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调整为500元/人,全年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120万元;农村五保年保障标准统一调整为7512元/人,全年发放五保资金1300万元。按照规定程序,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00万元,下拨医疗救助资金1600万元,发放各类社会救济人员补助资金17万元,、孤儿基本生活费57万元,让阳光救助温暖每个角落。在此基础上,全局着力解决困难优抚对象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岗位难”问题,今年以来,共为优抚对象解“四难”1290人,投入资金64万元。真正为困难群众撑起“保护伞”。
延伸民政臂力,助推社会治理,沙洋民政局主动作为,立足民政职能,深入开展城镇社区“三社联动”工作,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工作,在6个城市社区、12个农村社区开展了标准化建设。对全县163家社会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对发现涉及县直22个单位管理的48家社会组织共5大类52个问题,下达了问题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清理撤销“僵死组织”、有名无实社会组织12家、清理规范36家。推行网上年检,120多家社会组织完成网上年检。在农村社区治理方面,将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同积分制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考核内容之一,硬账硬结。按照“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活动广场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12个试点农村社区累计投入资金600万元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等;今年以来,积极向省厅争取资金75万元,共投入资金300多万,解决了9个“难点村”办公。l件基础差、群众行路难、绿化植树等问题。在城市社区工作方面,,并聘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对其进行培训。积极开展地名普查工作,制作了《沙洋地名解码》宣传片,对沙洋县中心城区24条道路进行设标,完成了地名信息数据入库,通过了省级地名普查验收。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参加公益活动,8家社会组织参与了结对帮扶优抚对象的活动,年度帮扶资金8000元。在落实老人优待政策方面,为千余年满60岁的老人免费办理老年人优待证,为万余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410万元。在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十大最美老人”评选活动及“银龄行动”中,免费捐赠价值2980元纯净水机200台,为50-65岁老年人免费拍摄“老宝贝”婚纱照500对,发放宣传书籍维权资料2万余册。
平安,是民生基石。沙洋民政局强化防范,一方面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通过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制作防灾减灾知识展板等方式,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继沙洋镇新河社区评为省级和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后,今年重新申报了沙洋镇平湖社区省级减灾示范社区,申报了沙洋镇云龙社区作为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应急指挥所,减灾制度、应急预案演练、基础设施及减灾宣传等软硬件建设,部署了灾民应急救助措施和方案。对秋汛洪涝受灾严重的马良镇、李市镇、沙洋城区等重灾区设置了3个集中安置点,组织了3个工作专班到安置点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发放救灾物资,建好救灾台账,抓好安置点建设和管理。并积极向市民政局申请共调拨棉被500床、毛毯300床,为集中转移安置点受灾群众送去关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