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西洲曲2.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洲曲2.docx

上传人:drp539604 2021/9/27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洲曲2.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洲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民歌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分析《西洲曲》的艺术手法及女子复杂的心绪。
学****创作南朝民歌。
教学重点:
分析《西洲曲》的艺术手法及女子复杂的心绪。
教学难点:
学****创作南朝民歌。
学情分析:
在初中和高中必修教材中,学****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学生在此基础上学****西洲曲》是对以往学****经验的提升,也丰富民歌学****的体验。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课前播放《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
提问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这几句歌词出自汉朝的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我们还学过哪些民歌?
提问2: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各个小组布置了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从内容、艺术手法、语言特点、历史影响四个维度来探究《击壤歌》、《上邪》、《长干曲》、《菩萨蛮》、《凤阳花鼓》这五首民歌的价值,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探究成果。
小结民歌的艺术特点:
内容反应爱情、生产生活、地方风俗、对当时统治者的批判。语言通俗易懂,押韵,对后代的创作有影响。运用想象,赋比兴,重章叠唱等手法。
但既然是歌就能唱,或者有很强的韵律节奏,而且民歌流传的方式主要是口头传唱,今天来学****一首南朝民歌,被称为“言情之绝唱”的《西洲曲》(板书:西洲曲),通过这首南朝民歌,我们来探究民歌能够口头传唱,在语音上有什么特点?
环节二:探究民歌能够口头传唱,在语音上的特点
学生自由朗读
问题1:这首南朝民歌在语音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押韵。每四句一换韵,每四句中的一、二、四句都押韵,读起来很顺畅,但有不像诗歌那样一韵到底,中间还换韵。
顶针。(板书:顶针),“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中的“树”运用到了顶针手法,
顶针手法能把上下两句连接起来,这样能使诗歌衔接紧密、读起来流畅、自然。
问题2:“树”字运用了顶针手法,但我们发现“树下即门前”的“门前”和“门中露出翠钿”中的“门中”,两处的“门”字也很像顶针手法,但这是顶针手法吗?
明确:不是
这种用相同或相似的字或词把前后两句衔接起来的方法叫做钩句法,如果用顶针的手法使前后句衔接起来,就叫做顶针钩句。(板书顶真、钩句)
问题3:在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钩句?
明确:“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
“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
这两句用到了钩句法。
“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
这句是顶针钩句
问题4:押韵,顶针,钩句一起运用,给这首民歌的语音上代来怎样的效果?我们找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范读一下。
明确:押韵,顶针和钩句的使用能让诗歌读起来自然顺畅,朗朗上口。正如沈德潜《古诗源》称《西洲曲》这种语音上的特点为“续续相生,连跗接萼”。
我们现在一起来读这首诗,来感受它语音上流畅,朗朗上口的效果。
环节三:探究思念之情的表达技巧
问题1:这首南朝民歌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个女子对情郎的思念。
问题2:你怎样看出这种思念之情的?
明确:1、“开门郎不至”和“忆郎郎不至”两次思念出现的时间点一个在夏天、一个在秋天,体现出女子在苦苦等待之后,没有盼到情郎的失落。
“折梅”应该是冬天,“单衫杏子红”应该是在暮春至初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