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黄瓜耐寒性的研究进展.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瓜耐寒性的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marry201208 2021/9/2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瓜耐寒性的研究进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瓜耐寒性的研究进展
论文导读:黄瓜(CucumissativusL.),葫芦科双子叶植物,又称胡瓜或王瓜,起源于印度喜马拉雅山,具有喜温、喜湿、耐一定弱光的特点。这一研究成果为以后生物技术在黄瓜耐寒育种上的研究应用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相信生物技术必将对黄瓜耐寒性育种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黄瓜耐寒性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键词:黄瓜,耐寒性,耐寒性育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葫芦科双子叶植物,又称胡瓜或王瓜,起源于印度喜马拉雅山,具有喜温、喜湿、耐一定弱光的特点。在我国北方保护地蔬菜生产中, 黄瓜是主要的蔬菜种类之一。但黄瓜是喜温蔬菜, 起源于亚热带,对温度反应敏感。因此保护地生产中最大的生产障碍就是抗寒力低,经常出现低温冷害, 对产量影响很大。近年来, 黄瓜的低温冷害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制定克服保护地中出现低温与弱光等不良天气影响的技术措施及选育耐低温弱光能力强的黄瓜品种,已成为农业部和国家科委攻关课题的重要内容。科技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力度逐渐增大, 涉及到低温下黄瓜的生理生化反应, 对低温敏感性的变化规律, 以及对低温冷害的化学防护等方面内容。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前人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王永健等研究表明,低温能增加黄瓜体内活性氧含量,降低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马德华等研究了低温对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明显加剧,MDA含量显著增加,其与黄瓜幼苗耐低温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2]。关于黄瓜耐低温性与叶片含水量的报道很少,于贤昌报道,低温下嫁接苗叶片较强的保水力和较高的能量代谢水平是较自根苗抗冷的重要原因。

目前有关黄瓜低温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遗传效应,分子生物学,离子效应及耐低温基因的研究工作开展较多,但有关低温胁迫下黄幼苗叶片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科技论文。
低温胁迫对质膜的影响
早在20世纪70年代,Iyons等就提出细胞膜系统是低温冷害的首要部位[3]。冷害的根本原因普遍认为是细胞膜系统受损。细胞膜系统是植物感受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部位;而且膜系统的存在,使细胞内区隔化,使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科技论文。膜系统还是许多生理生化反应的场所。因此,膜的完整性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的报道指出,细胞膜系(质膜、叶绿体膜、线粒体及液泡膜等)的稳定性与植物抗寒性正相关。细胞膜系形态和成分的改变,在抗寒机制上起关键作用,特别质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被认为是冰冻损伤的最初位点,电镜观察表明,在秋冬低温锻炼中,质膜发生内陷,成波浪状。Kralsch H A和WiseRR(2002)认为叶绿体、线粒体是对低温比较敏感的两个细胞器,质膜是低温受损的首要部位,三者的变化与植物的抗寒性密切相关[4]。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和膜流动性与植物抗冷性密切相关。实验证实,抗冷性植物一般具较高的膜脂不饱和度,可在较低温度下保持流动性,维持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张红等人指出,黄瓜品种的抗寒的抗寒程度与它们线粒体膜流动性呈正相关[5]。李明玉研究证明冷胁迫能破坏叶绿体结构,叶绿体双层膜受损甚至完全被破坏,还会破坏细胞膜系统,而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