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从“个体寂寞”到“群体寂寞”经验的书写—何其芳诗歌创作解读.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个体寂寞”到“群体寂寞”经验的书写—何其芳诗歌创作解读.doc

上传人:凹凸漫 2021/9/2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个体寂寞”到“群体寂寞”经验的书写—何其芳诗歌创作解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个体寂寞”到“群体寂寞”经验的书写—何其芳诗歌创作解读
论文导读::本文从分析何其芳早期诗歌出发。何其芳的后期诗歌书写较之早期的创作。这种冲突在诗人内心可以说已经酝酿成熟了。
论文关键词:早期,后期,冲突,群体寂寞
在很多评论家对何其芳的书写中几乎都有同样的论点:诗人何其芳以1938年奔赴延安为分界点,其思想和艺术创作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认为他的后期创作"思想进步、艺术倒退";强调其诗风的断裂。本文从分析何其芳早期诗歌出发,探讨其诗作中蕴含的情感结构和其诗歌书写特点,试图说明:何其芳早期诗歌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模式延续到了他的后期诗歌当中;同时,他在革命集体生活中始终摆脱不了的"寂寞";体验、以及他对这种"寂寞";体验的左右摇摆态度构成了他后期诗歌创作艺术探索和思想探索的重要质素;何其芳的后期诗歌书写较之早期的创作,无论是在思想探索上,还是在艺术表达上都变得更加结实了。
一、《预言》中的"独语";早期诗歌书写的出口
何其芳的诗歌创作生涯从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一些作品陆续在《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后与卞之琳、李广田合出《汉园集》,名列"汉园三诗人";。1936年,其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文学艺术论文,获《大公报》的文艺奖金。值得注意的是,在《画梦录》这部早期的散文集当中我们已经能够发现其在诗歌创作中极富个人性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情感结构。
何其芳早期的诗歌创作集中于19311935年,以《预言》为代表。以1935年他在莱阳的创作为过渡,1938年他奔赴延安,迎来了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以《夜歌》作品系列作为代表。从何其芳带着《预言》登上诗坛开始,他敏感而又热情的抒情语调和音乐般的节奏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寂寞、热情、幻想,毫无疑问我们似乎可以在每一个诗人身上找到的条件,造就了何其芳诗歌中强烈的"独语";风格。这样一种"独语";风格的形成与他对"寂寞";的个人体验紧密相关。
这种对"寂寞";的深刻体验从小接受私塾教育,在十五岁上新式学堂之前,他一直生活在一个幽闭的世界里。他如是描绘童年生活的场景:"我曾先后在它里面关闭了五六年。冰冷的石头;小的窗户;寂寞的悠长的岁月。但我是多么清楚的记得那些岁月,那些琐碎不足道的故事,那我曾在它上面跑过无数次的城墙,那水池,和那包着厚铁皮的寨门。我还能一字不错的背诵出那刻在门内一边石壁上的铭记的开头两三行在城堡里。";"我终日听见的是窗外单调的松涛声,望见的是重叠的由近而远到天际的山岭。我无从想象那山外又白云外是一些什么地方,我的梦也是那样模糊,那样狭小。";何其芳曾经说过:"我时常用寂寞这个字眼,我太熟悉它所代表的那种意味、那种境界和那些东西了,从我有记忆的时候到现在。我怀疑我幼时是一个哑子,我似乎从来就没有和谁谈过一次话,连童话里的小孩子们的那种对动物、对草木的谈话都没有。一直到十二岁我才开始和书本、和一些旧小说说起话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独语";不仅是诗人所擅长的文学艺术论文,简直可以说就是他与自身、与世界交流的方式论文格式范文。
可以想象一个整天与古书为伴、关在城堡里的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肯定是惊人的,尤其是内心世界的开拓肯定是惊人的,如果他有足够的热情的话。就正如《追忆似水年华》只能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