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岳飞《满江红》二首赏析.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岳飞《满江红》二首赏析.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岳飞《满江红》二首赏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岳飞《满江红》二首其一《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 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 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 骑黄鹤。◆赏析此词为岳飞手书墨迹, 见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照片,词下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元末谢升孙的跋中,说本词“似金人废刘豫时,公(岳飞)欲乘机以图中原而作此以请于朝贵者”,并说“可见公为国之忠”。高宗绍兴七年( 1137 ), 伪齐刘豫被金国所废后, 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请求未被采纳。次年春, 岳飞奉命从江州( 今江西九江市)率领部队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驻屯。本词大概作于回鄂州之后。词作上片是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开首二句, 写登楼远眺。词人极目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实际上黄鹤楼即使很高, 登上去也望不见中原, 这里是表现词人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深情。“想当年、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这四句, 承上“许多城郭”, 追忆中原沦陷前的繁华景象。前二句为总括:花木繁盛,风景如画;宫阙壮丽, 气象威严。后二句以两处实地为例, 写宫内豪华生活。“万岁山”, 即万岁山、艮岳山, 宋徽宗政和年间造。据洪迈《容斋三笔》卷第十三“政和宫室”载: “其后复营万岁山、艮岳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馆不可殚记。……靖康遭变, 诏取山禽水鸟十余万投诸汴渠, 拆屋为薪, 翦石为炮, 伐竹为笓篱,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卫士。”“蓬壶殿”, 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珠翠”, 妇女佩带的首饰, 指代宫女。汴京皇宫内, 宫女成群, 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接下陡然调转笔锋, 写现在:“到而今, 铁骑满郊畿, 风尘恶。”“郊畿”, 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风尘”,这里指战乱。慨叹汴京惨遭金人铁骑践踏, 战乱频仍, 形势十分险恶。词作上片以今昔对比手法,往昔的升平繁华,与目前的战乱险恶形成强烈反差, 表露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感情,和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词作下片分两层意思, 慨叹南宋王朝统治下士兵牺牲, 人民饿死, 景况萧索, 希望率师北伐, 收复中原。前六句为第一层。开首即以“兵安在”“民安在”提问,加以强调,词人的愤激之情可见。要反击敌人, 收复失地, 首先要依靠兵士与人民, 可是兵士早已战死, 老百姓也在饥寒交迫下死亡。“膏”, 这里作动词“滋润”讲, “锋”,兵器的尖端“锷”,剑刃。“膏锋锷”, 是说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夹端, 即兵士被刀剑杀死。“沟壑”,溪谷。杜甫《醉时歌》: “但觉高歌有鬼神, 焉知饿死填沟壑。”是说老百姓在战乱中饿死, 尸首被丢弃在溪谷中。“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由于金兵的杀戳践踏,兵民死亡殆尽, 田园荒无, 万户萧疏, 对此词人不禁发出深沉的叹喟。后四句为一层。作为“精忠报国”的英雄, 词人决不甘心如此, 于是提出:“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请缨”, 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汉书· 终军传》记终军向汉武帝“自请愿受大缨, 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提锐旅”, 率领精锐部队。大将的口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