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谈蒙古族宫廷音乐“阿斯尔”.docx

格式:docx   大小:4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蒙古族宫廷音乐“阿斯尔”.docx

上传人:文秘资料站 2021/9/30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蒙古族宫廷音乐“阿斯尔”.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蒙古族宫廷音乐“阿斯尔”
本文关键词:
蒙古族,浅谈,宫廷,阿斯,音乐
本文简介:关于“察哈尔”的词义,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据蒙古文献,“察哈尔”是古突厥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古代蒙古察哈尔部,原驻牧于阿尔泰山,强盛于明代时期,成为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为蒙古各部的“共主”,世袭
本文内容:
关于“察哈尔”的词义,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据蒙古文献,“察哈尔”是古突厥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古代蒙古察哈尔部,原驻牧于阿尔泰山,强盛于明代时期,成为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为蒙古各部的“共主”,世袭蒙古汗位。明时,察哈尔部分8个“爱马克”(部):敖汉、奈曼、苏尼特、乌珠穆沁,称岭南四察哈尔鄂托克(或爱马克,亦即四部);主固特、布里雅特、阿刺黑,阿刺齐特,称岭北四察哈尔鄂托克。
统称察哈尔8部(鄂托克)万户(蒙古左翼三万户之一)。察哈尔部为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忒的后裔,到林丹汗时期,于天聪六年(1632年)察哈尔部众归清。林丹汗之子额哲被封为亲王,位高于内蒙古其它49旗之上。察哈尔部设札萨克旗,置于锦州的义州地方。康熙十四年三月(1675年),林丹汗之孙布尔尼,乘江南“三藩之乱”,联合奈曼旗王札木山等举兵叛清,但其他蒙古王公不肯参与。5月,康熙帝调蒙古各部之兵,讨伐察哈尔部,布尔尼战死。7月,察哈尔部左翼四旗降清,余军亦溃。自此清在原察哈尔驻牧地置牧场,移察哈尔余众游牧于宣化、大同、张家口外,废察哈尔部蒙古王公的札萨克旗制,改为八旗总管旗制,分东西两翼,设总管旗8旗(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3旗;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为下5旗,并按方向定其位置。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故称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故称右翼),隶属于以满洲人充任的察哈尔都统的管辖之下。察哈尔都统驻张家口,另置两大中央大牧场,即达里冈爱牧场、商都牧场。清朝皇帝又将察哈尔部蒙古以分散驻防等形式,迁居于全蒙古各地,因此蒙古九部以及兴安岭至天山的38旗,都有察哈尔部蒙古。
《阿斯尔》是蒙古族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之一。‘阿斯尔’一词通常指楼阁,在此指搭建在高处带横帘的宽大帐幕之意,古代蒙古人常在舞榭歌台上燕宴奏乐,所以“阿斯尔”一词中衍生出“奏乐”之意。
这种器乐曲常选用,林比(西夏语,笛子),胡尔(四胡),黑勒(马头琴),弦子(三弦)等乐器以固定的曲目为主要演奏内容。阿斯尔曾经是察哈尔地区家喻户晓的器乐曲。察哈尔人甚至把能否演奏阿斯尔作为辨认是不是察哈尔人的依据,足见察哈尔人对阿斯尔乐曲的感情之深。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把阿斯尔作为“四旧”打入“冷宫”。很多知名的艺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迫害致阿斯尔这一草原文化的艺术瑰宝濒临消亡。
一、《阿斯尔》之名称的由来
“阿斯尔”是察哈尔蒙古部特有的丝竹乐曲。在众多的蒙古部落中,唯有察哈尔部有传统的丝竹乐曲——阿斯尔。对于阿斯尔乐曲名称的由来,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阿斯尔乐曲是由蒙元时期的宫廷器乐曲转化而来,因其在有“阿斯尔”(楼阁)的地方演奏,故名“阿斯尔”。二是认为阿斯尔乐曲的名称本来是叫“阿苏茹”,因口误而叫成“阿斯尔”。阿斯尔这样一套器乐曲,为何冠以“阿斯尔”这样的名称,决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察哈尔部的历史息息相关。北元时期,察哈尔达延汗再次统一蒙古后,把察哈尔部划为六个万户之首。
由于察哈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