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探析
摘要:文章立足黔东南电大社区教育开展的工作,探讨"村民学校";建设的必要性,分析"村民学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办好"村民学校";的策略。通过研究,探索一条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路子,助力新时代下的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关键词:社区教育;贫困农村;村民学校;教育模式
脱贫攻坚工作是我国新时代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黔东南州作为全国经济欠兴旺,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脱贫攻坚问题相对突出。黔东南播送电视大学作为全州唯一一所成人高校,充分利用学校在社区教育方面的优势,一年多来,依托"村民学校";的构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活动,在助力全州脱贫攻坚上做了一些尝试,也遇到一些问题。关于"村民学校";建设中的创新举措值得深入剖析与思考,其建设对今后黔东南州的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意义。
1民族地区构建"村民学校";的必要性
"村民学校";的模式及含义
随着社区教育在经济兴旺地区的开展,"村民学校";在社区教育体系中作为最基层的教育阵地得到普遍的建立。江苏、浙江等省的"村民学校";相对办得较好:2021年浙江省慈溪市297个村就已全部建起了村民学校,其中示范性村民学校到达87所、一级村民学校到达123所;江苏省在其2021年至2021年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开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把"村民学校";纳入教育构建体系。理论界对"村民学校";的含义多概述为以农村行政为主导,面向农村居民开展旨在提高村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农村居民学校。多年来,经济兴旺地区的"村民学校";在组织建设、制度管理、队伍建设、实施成效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逐渐成为地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成为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重要基地。
"村民学校";的必要性
从国家统计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看:2021年到2021年贵州省在GDP增速方面,贵阳市上升最快,2021年到达第二位;黔东南州排名下降最多,下降八位,从2021年的增速排名第一位降至2021年的第九位。经济增速慢,排位下滑有诸多的原因,认真分析除了经济根底薄弱,产业开展跟不上形势要求外,教育开展相对滞后也是重要原因。贵州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比兴旺地区差不多落后10年。2021年11月10日,"贵州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在贵州播送电视大学正式成立。由上而下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才辐射全省各地州市。2021年12月根据"州教复12号";文件精神,黔东南社区教育指导效劳中心在黔东南电大成立,"黔东南州社区教育基地";始落户黔东南播送电视大学。建制以来,播送电视大学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一些成效。但是,如何尽快地开展社区教育?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如何让全体社区群众文化素养得以提升特别是农村村民如何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等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首先是社区教育体系不健全:兴旺地区社区教育体系由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村民学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组成,而该省的社区教育仅依托省电大和地州市电大及少数教学单位组成两级平台,体系不健全,满足不了目前黔东南州广阔农村基层社区村民学习要求。为解决这个问题,黔东南电大利用校级扶贫点,主动到剑河县极为贫困的南寨镇马大营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