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昨日, 中国动画片先驱万籁鸣、万古蟾兄弟 112 周年诞辰, 谷歌在首页适时挂出美猴王的形象作为纪念。而与此同时, 万籁鸣的巅峰巨作《大闹天宫》正以 3D 升级版的形式在影院热映,在吸引孩子的同时,也给几十年前的孩子们带来回忆。 70 年前,万籁鸣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以世界第四部动画长片的身份揭开中国动画片的序幕,成为一时之盛, 而今日纪念华语动画片 70 周年之际, 关于中国动画片现状与发展的主题词已经变成忧思,如此情境之下,孩子们越来越习惯的“喜羊羊”系列,在收获高票房却又面临专业质疑的同时,是否能够成为答案? 3D 《大闹天宫》怀旧,传承与创新对于那些没有看过半个世纪前 2D版《大闹天宫》的新观众而言, 我不知道他们会在看过 3D 版后做何评价。倒是从首映之前就已用脚写下的那些短评来看,很多人甚至压根不知道原版的存在,反倒因为浸淫于当下国产动画集体萎靡的氛围中太久,将新版的投拍视作糟蹋《西游记》之举。作为一名翻来覆去看过原版很多遍( 其中一次还是有原版主创、新版顾问严定宪和林文肖夫妇到场的胶片版)的死忠,我赶在新版首映日就进到电影院,碰巧还遇见一位美影厂的原画主管, 就本片做了一些交流。以下略谈几点。首先,且不去评价新版原版孰优孰劣,或者翻版经典是致敬还是捞钱,其实新版最大的意义只有一个:原版的 50 年版权保护期到了,为了继续保有“美猴王”的版权, 就必须要这样的一次翻新。众所周知的是,西方人对于美猴王的形象已经觊觎很久了。其次,新版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 3D ,也即,角色造型还是 2D 的,而是将原先在 2D 画面上的角色和布景做了 3D 的分层效果, 增强了视觉的景深。至于为啥这么做, 两点: 一则因为前车之鉴( 两年前推出的 3D版《渔童》, 由于视觉空间的增维, 显得场景太空); 二来尊重经典, 原版的那些角色造型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再次,新版做了一项弥补原版遗憾的重要工作,就是将当年囿于技术加之时间作祟导致的画面色彩偏暗甚至失真, 全部进行了修复, 使之焕发青春。即便是戴上了 3D眼镜,这青春的气息仍能力透镜片。而由于画幅比的改变和分层的缘故,新版除了抠图和分层之外,还有大量需要补画的工作。每幅画面的最终呈现, 都是经过了中美双方动画工作者的仔细讨论后完成的。如果说原版是在借鉴美苏动画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完全表达了一种中国式的传统艺术风格,那么新版亦可视作一次中西合璧的结晶。几处主要场景,如花果山、灵霄殿、还有天宫的全景显得愈加美轮美奂。从动画技术层面而言, 这是新版最大的贡献和进步。在看过新版的当晚,大约是抱着一种怀旧又略带遗憾的心情,我再次重温了原版。要说原版最让我欲罢不能之处,便是那近乎完美的配音和绝佳的配乐。不论老一辈配音大师拿腔拿调甚至带着京剧念白味儿的对白,还是无缝衔接画面激昂又顿挫的京剧场面伴奏,在我听来都近乎完美。在这两点上,新版完败。明星中除了陈佩斯和姚晨的配音感觉很对之外,其余都不在同一个频道,这大概是分时分地请各路明星来客串配音的代价。李扬的美猴王虽然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毕竟抵不过邱岳峰。至于京剧念白味儿,只在刘烨模仿于鼎“命你等山前埋伏”那句时寻得到。此外,原版中很多道具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京剧场面制造的,可谓恰到好处。而新版中则是重新制作了音效来模拟道具声, 显得与画面脱节。有一处小猴之间的交头接耳, 原版并未配音,新版加上句台词,也是画蛇添足。配乐也有脱节的毛病。新版虽然沿用了原版的主题音乐,但是一来弱化了使用的数量,二来减小了音量,三来还糅进了西洋乐器,也就使得效果丧失了大半。甚至还有几处完全用了西洋乐,这既与片子风格不符,也有违万籁鸣先生当初采取“民族色彩的乐调”的想法。记得在美影厂发行的 40 周年纪念版 DVD 中, 较之于原版缺失了近30 分钟内容, 而新版虽然补足了缺失的内容(如七仙女未进蟠桃园之前的吟唱、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金丹的细节), 却又删减了多处看似无关紧要的情节, 对剧情的衔接和发展还是有影响的。或许是因为配乐的弱化导致情节的削弱,于是想靠缩短时间来使之紧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新版最大的亮点则出自片尾。它将半个世纪前的一些原画草稿、半个世纪以来的各种照片,配上 2D和 3D 的视效,在柔美的音乐声中缓缓谢幕。其实,新版的画面配上原版的声音, 不就会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吗?传统、传承、创新、突破……一切尽在片尾的不言中,就是这短短的五分钟,足以让我献上最热烈的掌声。要说起来,当年无论《大闹天宫》还是《哪吒闹海》, 可是连大人们都爱看的,甚至初衷就是给大人们看的。而时过境迁, 随着国产动画逐渐低龄化的受众定位, 新版《大闹天宫》的生存空间不容乐观,还得和同期上映的“喜羊羊”争夺低龄观众。反观如今好莱坞动画大片老少通吃的局面,实在是显得无奈又尴尬。这是我最爱的一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