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神奇的手课题:《神奇的手》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版)第 13册第 9课教学背景简介: 我任教的学校生源大都来源于周边的工人家庭和个体商贩家庭。学生受家庭和中考考核内容的影响, 他们把美术课放在仅次于课外活动课的位置上,觉得它好玩,但没什么用。教学中,我运用在新课标学习中的体会,采取了几种措施: 1、从我上美术课的第一天起, 每一节课都要让他们知道, 美术在我们身边是无处不在的, 学习它们可以提升我们的素养, 拓宽相关很多学科的知识面,是受益终生的。 2 、我们学校现己实现电脑教学班班通, 我尽量每一节课都制作课件, 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设计一些涉及边缘学科的拓展活动课。让学生们觉得每堂课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充实的。 3、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作品, 都有我的骄傲, 因此我也获得着回报。学生情况: 我授课的班级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人数为 40 人。在课堂教学中以5 人为一组, 目的是便于学生们实际操作和相互学习, 并有意培养他们团体合作的精神。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经历和体会探究过程, 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探究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和想象力。在本课设计中, 以人文情感为目标, 采用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认知过程,以学生喜爱的小组活动为形式,以逐步引导为手段, 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1 、利用“视觉感觉的冲击力对心灵的震撼力最强”这个规律, 一上课就采用播放视频的方法引入, 让学生一下子就被“手”产生的美感吸引。 2 、采用启发、引导万式,由具体到抽象,使之对"手" 有更深刻的认识。 3 、通过“手影”的手部造型,这一阶段,过渡到为手作装扮, 引出最后的童话剧”,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尽情翱翔。教学目标: 1 、通过生动、活泼的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的造型意识,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2 、培养自主、团结、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3 、通过对“手”的关注和认识,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情感万面的沟通。教具、学具: 教师搜集与手有关的影像资料,搭建一个在讲桌上表演手话剧的小舞台,以及配合学生表演而播放的童话剧音乐。此外还有照相机、录像机、投影仪、电脑等。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手的各方面的图片、资料知识、准备各种辅助用品, 如羽毛, 火柴棍, 事物的形态、颜色。毛线, 橡皮泥, 缎带等。留心观察各种动物、人物、《神奇的手》教学实录(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版《美术》实验教材第 13 册第 9 课)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首先让学生欣赏舞蹈片断。(杨丽萍的《雀之灵》) 师:刚才放映的舞蹈片断里,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生1 :杨丽萍的舞姿很美! 生2 :她的手很美,特别灵活。好像会说话。对!(学生们都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双平时司空见惯的手, 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板书课题“神奇的手”二:层层深入,加深感受。师: 请同学们站起来, 跟随杨丽萍的舞蹈, 模拟她的几个手部舞蹈动作。( 学生们认真地模仿。有的边做动作边分析着舞蹈的动作含义。) 刚才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手的美, 确实手很美。手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进化来的,手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你对“手”了解多少呢? 生3: 手特别灵活。越灵活的部位, 它的结构越复杂。( 学生的回答时常会出乎老师的预料。他们懂得真是越来越多了。) 师:对! 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器官。他由很多块儿小骨头组成, 又有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相联系, 它们各个环节彼此协调, 相互配合, 就能使手灵活自如。这也是一种团队精神: 一个人要想办好一件事情, 肯定需要很多人的帮助。同学们可以时常伸出手来看一看, 警戒自己: 孤单的力量是很容易被击垮的。( 作为老师, 我己经习惯了对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教育。)谁还能继续说一说,你对“手”的了解呢? 生6 :可以劳动,可以制造工具! (这位学生刷地站起来, 骄傲地说出了一个真理。他的两句话, 似乎把手的作用总结完了,原本举手的几个同学又把手放了下来。同学们笑着看看这位同学,若有所思地又看看自己的手, 教室里一片沉静。师:总结得非常好!还有其它的作用吗?可以讨论一下。学生们以课前组成的小组为单位,热烈的讨论起来。生7: 我知道了老师! 一个学生兴奋地举着手站起来, 好像害怕晚一步就被别人抢走了: “可以说话!哑语就是用手来说话的。”师:真聪明!我们的同学抽象思维能力就是强! 生8( 另一位同学也赶忙说): 盲人的触觉发达, 他们的手起到了眼睛的作用。生9: 舞蹈家的手还可以表情达意! 杨丽萍就特别善于用手、用身体来表现舞蹈中的故事内容! 比如刚才咱们看的录像里面就能体现出来。( 一个模样俊秀的女生, 甜甜地说。她可是一个资深的舞蹈生了。) 生 10 :手还可以当作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