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江西省鹰潭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2,129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西省鹰潭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doc

上传人:utuhlwwue61571 2021/10/2 文件大小:2.0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西省鹰潭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江西省鹰潭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9八上·北京月考) 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凸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树木和植被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降雨和地球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表水和海水放出热量后,液化成水蒸气    
B . 部分上升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    
C .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时放热,凝华成小冰珠    
D .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放出热量,熔化成雨水    
2. (2分) (2016·南山模拟) 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形影不离﹣﹣光的折射    
B . 雨后彩虹﹣﹣光的直线传播    
C . 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D . 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3. (2分) (2020·历下模拟)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 . 拉弓将箭射出    
B . 跳水空中下落    
C . 骑自行车冲向坡顶    
D . 跳伞匀速下落    

4. (2分) 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多    
B . 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其功率越大    
C . 速度大功率越大    
D . 作用力越大,功率越大    
5. (2分) (2019九下·峄城月考)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这是模拟奥斯特实验的一个场景    
B . 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 . 将电池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D . 将图中导线断开,小磁针N极将指向地磁的北极    
6. (2分) (2017九上·丰县月考)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灯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没有示数.则电路的故障情况可能是( )
A . 灯L短路    
B . 灯L断路    
C . 电阻R断路    
D . 电阻R短路    
7. (2分) (2021·港南模拟)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电源电压为8V    
B .     
C . R2消耗的电功率一直变大    
D . 图乙中C点表示滑片P位于中点时的状态    
二、 填空题 (共10题;共25分)
8. (1分) (2018·海淀模拟)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cm。
9. (2分) (2017八下·港南期末) 2016年4月24日定为首个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我国首枚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动能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所示,小明在玩蹦蹦杆,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________能.
10. (2分) (2017·乐业模拟) 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的交通工具.要转弯时,轻轻转动车把就可以,自行车把是个________杆杠;刹车后,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11. (2分) (2017八上·锡山期中) 液化石油气是再常温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储存在钢罐里,使气体液化的方法还有________.
12. (3分) (2021八下·襄州期末) 请你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如右图所示,是用来测量________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________明确该仪器的________和分度值。

13. (5分) (2019八上·朝阳期末)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如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4. (2分) (2020八下·重庆月考) 油漂浮在静止的水面上,说明油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一实心物体刚好能悬浮在水中,将次物体放入足够多的油中时,物体将________(填“漂浮”“上浮”“悬浮”或“下沉”)。
15. (3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