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直辖十年重庆市城镇化快速发展.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直辖十年重庆市城镇化快速发展.doc

上传人:endfrs 2016/7/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直辖十年重庆市城镇化快速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直辖十年重庆市城镇化快速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府的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下,经过 10 年的拼搏和发展,全市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人均 GDP 突破了万元大关, 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城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尽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奠定了基础。一、直辖以来重庆市城镇化率的变化特点(一)起点低,增长速度快重庆市是个农业大市, 山高路陡, 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直辖前,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的影响, 重庆市城镇化水平起点较低, 发展滞后, 1996 年, 重庆市城镇化率为 % , 比全国低 1个百分点。直辖以后,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重庆市经济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 各项改革措施得到了落实, 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 1996 年到 2006 年, 全市城镇化水平共提高了 个百分点, 由 1996 年的 % 上升到 2006 年的 % , 年均增长 个百分点; 特别是 2000 年到 2006 年间, 城镇化率的发展速度加快, 年均增长达到了 个百分点,比 199 6年到 200 0 年年均增速快 个百分点(见图1 )。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一方面得益于重庆直辖后的定位, 即要把重庆建设成为了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 并且抓住了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经济,全市及各区县的经济得了显著提高; 小城镇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 城镇建设规模、范围和城镇地域不断扩大, 使全市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 人口流动速度、流动频率加快, 2006 年全市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达到了 万人, 其中流向城镇的人口达到了 90% 以上,乡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速度的加快, 也使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由于重庆市是属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 因此全市城区与偏远山区,主城、渝西和库区之间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 1 、区县间差距较大 2006 年全市城镇化率为 % , 其中最高的是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六区, 城镇化率达到了 100% , 最低是酉阳县和巫溪县, 城镇化率仅为 % , 两者差距悬殊(见表 1 )。表1 2006 年重庆市分区县城镇化率单位: % 地区别城镇化率地区别城镇化率地区别城镇化率渝中区 万州区 忠县 大渡口 合川市 丰都县 江北区 长寿区 云阳县 沙坪坝 南川市 潼南县 九龙坡 璧山县 奉节县 南岸区 綦江县 巫山县 双桥区 铜梁县 秀山县 万盛区 荣昌县 石柱县 北碚区 大足县 彭水县 巴南区 黔江区 城口县 渝北区 梁平县 巫溪县 永川市 开县 酉阳县 涪陵区 垫江县 江津市 武隆县 从表 1 可以看出, 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 都是属于老少边穷和交通不便的山区,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其经济发展滞后, 二三产业比重过低,城市辐射能力不强,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 2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全市分三大区域来看,都市发达经济圈城镇化率最高,达到了 % ,渝西经济走廊其次,为 % ,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最低, 仅为 % 。从分三大区来看,都市发达经济圈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的城镇化率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一小时经济圈”的城镇化率为 % ,比“两翼”的城镇化率高 个百分点,比全市城镇化率高 13 个百分点(见图2)。二、重庆市城镇化率与全国及各省市的比较直辖以来, 重庆市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城镇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快的增长,由直辖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到 2006 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个百分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直辖以来,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较快,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从 1996 年到 2006 年, 全国城镇化率增长了 个百分点, 而同期重庆市增长了 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国快 个百分点。直辖前五年, 全市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处于追赶阶段, 1996 年,重庆市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199 7 年低 个百分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