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黄河流域文明.pptx

格式:pptx   大小:59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河流域文明.pptx

上传人:回忆笑一笑 2021/10/3 文件大小:5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河流域文明.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河流域文明
国贸1班 李娇
1
讲解:XX
2021/3/10
1
黄河概述
2
文明开启
3
农耕文明
4
礼乐文明
5
母亲河的未来
目录
2
讲解:XX
2021/3/10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流入渤海。黄河发源于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海拔4675米, 立方米/秒。上、中游分界点:山西省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河南省旧孟津。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
黄河概述
3
讲解:XX
2021/3/10
文明开启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的金色童年。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鸟鸣嘤嘤。"
4
讲解:XX
2021/3/10
1
北方畜牧文明
2
江南农稻鱼文明
3
耕作文明
农耕文明
5
讲解:XX
2021/3/10
半坡文明
黄河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农耕文明。半坡文明留下了许多器具如半坡人面网纹盆,半坡陶器,生产工具,一些动物骨骼。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对一个原始氏族聚落遗址进行大面积揭露,确立了一个新的文化类型,为研究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和仰韶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6
讲解:XX
2021/3/10
1
在中国北方,400毫米等雨线构成种植业与畜牧业的自然分界,但奇妙的是中国古代的长城走向大致与此重合。长城南侧属于暖温带,北侧属于中温带;南侧是半干旱地区,北侧是干旱地区;南侧属于森林草原,北侧是干草原与荒漠草原、荒漠;南侧是黄土分布的北界,北侧广泛分布着荒漠类土壤;北侧地貌以风蚀为主,南侧以水蚀为主;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农牧产业的特点,长城以南以种植业为主,以北牧业生产占优势。中国王朝的盛衰强弱、农牧的进退消长、民族的冲突融合,大致都是缘长城而展开。
遒劲的畜牧文明,是以北方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产业与文化表达。春秋时代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拉开了农牧地域分异的序幕。农牧分界线视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政权实力之消长,而在龙门(陕西韩城)、碣石(辽宁绥中)至长城沿线之间南北推移。这一介乎农区与牧区间的半农半牧区,成为中国古代农牧两种生产类型搏羿、交流与融合的大舞台。
7
讲解:XX
2021/3/10
2
秦岭淮河一线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与800毫米年等雨线。秦岭淮河南北是截然不同南方稻作与北方旱作农业类型。稻作农业虽然起源很早,但是时至秦汉江淮以南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司马迁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据中原,中原人口大量移徙流寓江左。他们带去了充裕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唐宋之间以农业科技发展为动力,以历史时期的不断开发为积淀,江南地区的农业气候、生态资源优越性渐次得以体现。江南农区开发呈加速度趋势,乃至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是江南农业地位上升的重要标志。
8
讲解:XX
2021/3/10
3
黄河农耕文明是以北方旱作农业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体系。但是历史时期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重大作用与影响的,仍为厚重的黄河农耕文明。无论是中国基本经济区的东西轴心时代(周秦、汉唐)还是南北轴心时代(宋元、明清),黄河流域始终处于联结南北、沟通东西的中心地位。
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胡汉界限渐趋消弥、农牧结构渐趋合理、生产关系得到调整,社会经济发展重焕生机。隋唐盛世使得中华文明第一次真正奠基于统一的、发展水平相若的三大农业类型(北方畜牧业、中原旱作农业、江南稻作农业)之上。民族融合、南北统一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合力",铸就了充满生机与活力、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