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1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1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本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年段特征,我从以下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明诗意、入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与送别好友时的依依不舍。
引导学生明诗意、入意境、悟诗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朗读感悟教学法这几种教学方法。为了能使学生入情入境,将图文结合渲染氛围。
三、说学法
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发现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着重采用勾画圈点的方法让学生默读批注,欣赏西湖美景,感悟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不舍。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将从以下六个环节进行,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3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
第一个环节——情境渲染,谈话导入
教学伊始,我抛出话题“你们印象里的六月是什么样的?”在学生交流后,我紧接着说:“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六月的西湖畔,去一饱眼福”进而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第二个环节——解释诗题,了解诗人
随即“通过这个题目,你们读懂了些什么信息?”学生不难发现这是一首送别诗,以及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在学生交流后,我说,“每一首送别诗,诗人都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独特的情感。杨万里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先来了解杨万里这个人,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他的一首诗,还记得吗?”在学生回顾后,“通过之前的学习,你们对作者有了怎样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进行总结并补充,他与林子方的交往,使得学生对诗的背景有个初步了解。
第三个环节——初读古诗,疏通字词
这里我主要是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以指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逐字朗读课文,在学生读音有误的地方及时正音。随即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基础上,由我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生生、师生讲评,引导学生体会诗的节奏押韵。
第四个环节——精读诗句,感悟诗情
我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进行过渡“自己再读读这首诗,看看能读懂多少?”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从以下三个层次帮助学生理解。
一是抓关键词,整体切入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的?”朗读课文。学生不难发现“六月”所代表的季节夏。
二是品关键词,欣赏美景
激发学生“六月的西湖在诗人眼中是什么样的?自由读一读诗句,并圈画出关键词语进行批注”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毕竟”“四时”这两个词,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