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实用文档.
口内名词解释总结
Dental plaque: 牙菌斑,一种细菌性生物膜,是基质包裹的相互粘附或粘附与牙面,牙间的修复体。外表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依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龈上菌斑与龋病关系密切,龈下菌斑与牙周病关系密切。在条件适宜时,细菌的代谢产物可造成牙体硬组织的破坏。
Acute caries: 此种龋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病变进行较快,数月内即可形成龋洞;洞内病变组织颜色较浅,呈浅棕色;质地较软而且湿润,很容易用挖器剔除,因此又称作湿性龋。由于病变进展快,髓腔内来不及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或修复性牙本质很少,假设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牙髓感染。
Chronic caries: 慢性龋,一般龋病都属于此型,进展慢,龋坏组织染色深,呈黑褐色,病变组织干硬,又称干性龋。
Arrested caries: 静止龋,龋病开展到某一阶段时,由于病变环境发生变化,隐蔽部位变得开放,原有致病条件发生了变化,龋病不在继续进行,但损害仍保持原状,这种特殊的龋损害叫做静止龋。
Secondary caries: 继发龋, 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留有小的缝隙或存在微渗漏,或原有的病变组织未除净就进行充填,这些都可能形成致病条件,再发生龋病,称继发龋。
.
实用文档.
Cavity: 窝洞, 指采用牙体外科手术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并按要求备成洞形,窝洞具有一定的形状,能容纳和支持充填材料,到达恢复牙齿外形和功能的目的。
Resistance form:: 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的牙体组织获得足够的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时不折裂的形状,其涉及到充填体和牙体组织两方面,与充填体承受咬合力后应力的分布有关。
Retention form: 固位形,是防止充填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位、脱落的形状。窝洞的固位形必须具有三维的固位作用方能保持充填体的稳固。
Lateral retention: 侧壁固位, 在口腔修复学中,侧壁固位是各类洞形最根本的固位形。它要求窝洞有足够深度,呈底平壁直的盒状洞形。相互平行,与洞底垂直,并具一定深度的侧壁,借助于洞壁和充填体的摩擦力而产生固位作用,防止充填体沿洞底向侧方移位。如果洞底呈圆弧形,当充填体一侧受力时,充填体会出现翘动、脱落。
Undercut : 倒凹固位, 倒凹〔undercut〕是一种机械固位,在洞底的侧髓线角或点角处平洞底向侧壁牙本质作出的潜入小凹,有时也可沿线角作固位沟。充填体突入倒凹或固位沟内,形成洞底略大于洞口的形态,从而防止充填体与洞底呈垂直方向的脱位。
.
实用文档.
Dovetail : 鸠尾固位:是用于复面洞的一种固位形。如后牙邻〔牙合〕面洞在〔牙合〕面作鸠尾,前牙邻舌洞在舌面作鸠尾。此种固位形的外形似斑鸠的尾部,由鸠尾峡和膨大的尾部组成,借助峡部的扣锁作用,防止充填体从水平方向脱落。 鸠尾的制备须遵循以下原那么:鸠尾大小与邻面缺损大小相适应;鸠尾要有一定深度,特别在峡部,以获得足够抗力;制备鸠尾应顺滁面的窝沟扩展,避开牙尖、嵴和髓角;鸠尾峡的宽度一般在后牙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