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doc

上传人:相惜 2021/10/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
在我国文化的开展过程中,西周是一个政治文化制度大变革的时期,它上承远古夏商的图腾崇拜、巫术祭祀文化,下启华夏礼乐文化的先河。其中礼乐制度既是对历史的延续,又是对此之前文化体制的反映,同时也启发了后世人文精神和理性思想。
由于礼乐是西周这一特定的时期出现的,其必定局限于社会上层的活动,因此,为了了解西周的礼乐制度,有必要先了解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及起主要作用的社会上层结构。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国家大事有两件:一是要祭祀祖先,二是要带兵打仗。
周武王死后,周公摄行王政。为了稳固其统治,他依照周国原有的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制度。西周统治的稳固,与这套稳定的制度很有关系。其中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根据封建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把爵位、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天子有纳贡、从征等义务,但可把土地及居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之下又有士。这就构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形之贵族等级制。为了维系封建制度,西周还形成了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制度——宗法制,规定从天子到士各级贵族的名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并建立以全国最高宗主——周天子为核心的层层藩屏。封建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的经济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那么是维持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
从历史上考察,商代就有分封诸侯的现象,因为领土大了,分封便于统治。但商代没有把自己的同姓封到各地去。周代也搞分封,应该说是取法于商的,但周人的分封,绝大局部封的是同姓,也就是把周的族人分封到全国各地去成为当地的统治者。因此周代的分封诸侯,是把“宗法〞与“封建〔封侯建国〕〞结合起来的做法,由此便形成了围绕姬姓宗族的层层“大、小宗〞的严密等级关系。 礼乐制度,正是对于这个严密的宗法等级网的强调和固定。某一等级的人,才能享用这一等级的礼乐。就乐而言,等级的内容包含有对乐舞名目,乐器品种和数量,乐工人数等等的绝对限定,超出规格就是严重违法。在各等级贵族自己以及他们之间的活动中根本采用所规定的雅乐,,无疑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加强宗族观点,形成“天下一家〞思想的作用。
2礼乐制度的内容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规定的时代,即所谓得制定礼乐。如果说商代人尊崇鬼神的话,那么周代人尊崇的那么是礼。据说这一重大措施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颁行的。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那么、道德标准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开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因此,“礼〞并非“礼貌〞,“礼节〞那样简单。“礼〞的本质是差异,用来显示社会中各等级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标准,绝对不可以混淆。这样就形成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周公把“尊礼〞看作推行德政的重要内容。如果违背了“礼〞,就是“僭越〞。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但是,一个社会只讲究差异,不讲和同,社会就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