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七章 家庭教养的态度
第一节 理智施爱 爱而不娇
第二节 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
第三节 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
第四节 态度一致 教育统一
家庭教育学--第七章家庭教养的态度
教养态度:
是指不论什么样的家庭,也不论什么样的子女,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都必须要遵循的指导原则,或者称为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的依据。
家庭教育学--第七章家庭教养的态度
第一节 理智施爱 爱而不娇
爱,是一种积极而强烈的感情,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推动力量。
爱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前提,父母只有爱子女,才有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爱子女又是子女教育工作成功的基础,只有子女切身体验到父母之爱,才会从感情上和行动上接受父母的教育,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
家庭教育学--第七章家庭教养的态度
一、要严格要求,不能一味迁就
1、满足孩子各种合理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2、对孩子不正当的要求不能迁就;
二、爱子女的动机和效果要统一
三、要从子女的长远利益出发去施教。
家庭教育学--第七章家庭教养的态度
第二节 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
一、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家教误区:盲目进行“过度教育”,强制孩子实行“早餐”、“多餐”。
坏处:1、小时候学到的知识,往往先入为主,形成一些不正确、不完全的知识概念,不利于掌握科学知识,还会干扰以后的学习;
2、知识理解不深,不能转化为智力,还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过早给孩子大脑加重负担,会使大脑过分早熟,进入青年期,易产生疲劳和惰性。反而影响智力发展。
家庭教育学--第七章家庭教养的态度
正确的做法:
1、从孩子大脑不太成熟和思维的具体形象特点出发,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开阔眼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2、爱护并注意训练他们的多种感觉器官,提高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
3、注意孩子的身体保健和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不可给他们的大脑以过重的负担。
家庭教育学--第七章家庭教养的态度
二、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
(一)身心发展的顺序
1、乳儿期(0—1岁):身体机能弱,生活不能自理,但身心发展速度最快,身高可增长一半,体重可增加1—2倍。
2、婴儿期(1—3岁):身心发展迅速,具备一定独立活动能力,语言得到发展,能与人交流,两岁开始,进入“人生第一反抗期”。
3、幼儿期(3—6、7岁):身心进一步发展,4岁开始不再经常生病,身材修长,活动能力提高,活动范围扩大,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以游戏活动为主。
家庭教育学--第七章家庭教养的态度
4、儿童期(6、7岁—11、12岁):活动内容从游戏转为学习,骨骼进一步坚硬,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强,跑跳自由,大脑重量接近成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独立性增强了,有时惹是生非。
5、少年期(11、12岁—14、15岁):第二性征出现,性机能基本成熟;思维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理解、接受能力增强,但又具有许多幼稚的心理特征,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危险期)。
6、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身心发展基本成熟。
家庭教育学--第七章家庭教养的态度
两种家教倾向:
1、教育落后于孩子身心发展水平;
2、教育超越孩子身心发展水平。
历来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主张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二)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家庭教育学--第七章家庭教养的态度
第三节 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
一、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发展特长之间的关系
错误做法:过早定向
正确做法:
1、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确定特长;
2、专门人才的培养还须以全面发展为基础。
家庭教育学--第七章家庭教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