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申论联考真题参考答案.doc

格式:doc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申论联考真题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iluyuw9 2016/7/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申论联考真题参考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 历年真卷参考答案申论试卷一 1. 给定资料 6 中提到“有人用水比喻文化,‘文化似水, 水成于无形, 隐于其中, 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 200 字。【参考答案】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具有其他交流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我国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中。孔子学院蕴含“语言”和“文化”两大特性, 对我国的国际文化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需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增加国家投入、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大力量发展国内教育。 2. 请结合给定资料,对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进行归纳,并说说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要求:归纳全面,内容具体,分析透彻,逻辑分明。不超过 400 字。【参考答案】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如下: 一是发展较早, 分布广泛, 拥有众多分支机构, 利于本国文化的传播。二是在发展初期就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三是从政府获得的资助多于企业的资助。四是文化委员会决定资金的分配,审计机构检查和审计经费的使用。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可从中获得如下启示: 一是建立职业化队伍, 确保专职人员的规模。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学****需求, 保证教学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二是从政府获得更多资助。在遭遇经济危机时,政府资助可以保护文化不沦为经济的牺牲品,并确保经费安全。三是成立专门的统管文化事业的政府部门。严格管理经费, 合理对资金进行分配。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可以确保专款专用,不入市场。 3.“给定资料 7”中提到了两位网友的观点, 假如你是国家汉办的一名工作人员, 请结合给定资料,针对两位网友的观点,分别给他们写一个回帖。要求,立场正确,内容全面,论述有力,不考虑格式。不超过 400 字。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 【参考答案】针对网友 A 提出的国家对孔子学院投入过多,对国内教育投入不足的观点,回复如下: 国内在教育投入上确实存在不足, 亟需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但是孔子学院在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中华文化的传播、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以及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且语言和文化的推广非常缓慢, 不应把挤压办孔子学院的钱投入到国内教育上, 而应同时加大二者的投入,平衡国内教育投入与办孔子学院之间的关系。针对网友 B 提出的国内对传统文化不重视的观点, 回复如下: 近年来, 国家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大有作为。 2005 年,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弟子规》等书开始纳入幼儿园、中小学的课程体系。这些变化, 折射出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是, 也确实存在一些崇洋媚外的现象, 说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还有待加强。从长远的、战略上的意义出发, 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 文化才有可能健康地“走出去”, 并且走得更远更好。 4. 给定材料 3 中提到“‘互相取长补短, 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 300 多年前, 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方文明这样期待。”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参考给定资料,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40 分) 要求: (1 )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 )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 )语言流畅, 1000 字左右。【参考例文】开放容纳方能集汝精华——谈文化交流之“引进来”与“走出去”世间万物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对于软实力的文化也不例外。文化与精神密切连结在一起, 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不同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有精华有糟粕,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必然有一个取精华去糟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要经历的一个步骤就是“引进来”与“走出去”。清王朝的闭门造车阻滞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改革开放成功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飞跃。事实证明,只有开放容纳,方能集汝精华,方能稳步发展。开放容纳, 要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世界因为文化的多样性而丰富多彩。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 在世界的历史文化地位不可替代。但是, 随着历史的变迁, 时代和科技的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3 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 乃至天灾人祸和政绩观误区及短视行为, 文化的趋同性日益凸显, 文化生态日渐受到挤压和破坏, 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 越来越成为需要保护的重点。因此, 在开放吸收他国文化之前, 要做好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让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争夺话语权, 花大力气开展全民传统文化宣传工作, 从长远出发, 从基础教育和基层文化建设开始, 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 从根本上获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 才能使本国文化声音不湮没,文化精神不迷失。开放容纳, 要注重本土文化的输出工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