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院常用消毒灭菌法
概 念
消毒 是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灭菌 是彻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包括细菌芽孢、真菌孢子。灭菌的要求是把微生物存活的概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无菌技术 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讲解:XX
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顺序
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
如: 乙肝、流感病毒、HIV病毒
细菌繁殖体
真 菌
亲水病毒 ,如:甲肝、脊髓灰质炎病毒
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龟分枝杆
细菌芽孢: 炭疽杆菌、枯草杆菌芽孢
朊毒体(感染性蛋白质)
讲解:XX
医院环境的消毒
4
讲解:XX
一、空气消毒
1、环境通风 应遵循每天定时开窗通风的原则。
主要适用于Ⅲ、Ⅳ类环境的空气处理,强调自然风的通风对流,以及室内外空气交换的有效性,并需注意室外空气质量。
自然通风不良时,可应该采用机械通风。
2、消毒器消毒法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法、臭氧电子灭菌器消毒法、紫外线照射法
讲解:XX
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
作用原理
利用消毒器过滤装置有效滤除空气中的尘埃,并通过高强度紫外线将进入消毒器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杀灭。
由于其产生的臭氧浓度< ,适用于有人环境消毒。
注意事项:
1、根据房间体积选择消毒器型号。
2、始终保持房间的密闭性
3、开机30分钟后,可达到消毒要求 ,每次消毒2小时。
4、由于其只对空气有效,对物表消毒无效,应确保室内无积灰。对于一些无菌要求较高的手术环境,可采用与其他消毒器相结合的消毒方法。
讲解:XX
2、臭氧电离辐射空气消毒
作用机理
采用无声放电法使氧分子聚合成高纯度的臭氧,根据其分解后产生新生态氧的氧化能力,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方法。
臭氧对空气和水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原虫的杀灭效果好;对物表的污染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作用慢,对芽孢的杀灭作用较差。
相关因素
臭氧杀菌效果与浓度、时间、相对湿度成正比。
物表存留的有机物可直接影响臭氧的杀菌效果。
性能特点 利用臭氧离子的渗透作用做床单元的终末处理,可起到松软被褥、清新环境的作用。
讲解:XX
二、墙、地面及物表的消毒
1、未污染区域 无明显污染的墙、地面、器物表面,可直接用洗涤剂、清水进行擦拭去污2次/日。
2、被污染区域
被患者分泌物、体液、血液或粪便污染后的墙、 地面或物表,应立即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的布或卫生纸覆盖(溶液不足时,可在覆盖物上连续滴加),作用30分钟后,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理。
清理时以污物为中心,从外围2m处,由外向内将蘸有消毒液的抹布进行擦拭,作用30分钟后按常规处理。
3、对一些小范围的物表及诊疗用品
可用乙醇擦拭消毒。如:听诊器、血压计及仪器表面
讲解:XX
三、织物的消毒处理
织物的运送
织物应遵循分类收集、洁污分开、密闭转运的原则。
脏污织物应打包后运送,但不得使用脏污被服作为外包装,也不能在病区内进行织物清点与清理。包装材料应以易于清洗、不渗漏的容器为佳。
转运洁净织物时,应采用清洁的包装袋或容器进行屏障保护,转运车辆应保持清洁、干燥。
讲解:XX
织物的清洗
感染性被服:被脓、血、便污染时,应先用冷洗涤液洗净有机物, 然后放入1%洗涤液、90℃以上水温中洗涤25分钟,或采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
特殊感染性被服:可用蒸汽高压灭菌处理后处理。
人员要求 参与处置脏污被服的人员,应全程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讲解: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