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教学设计骆春晓.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设计骆春晓.doc

上传人:drp539609 2021/10/6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设计骆春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九年级
教学形式
讲读
教 师
骆春晓
单 位
荔湾区金道中学
课题名称
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小说是学生乐学的一类文章,经过先前的学****学生已有初步的小说赏读知识作铺垫,故教学时以趣激疑,用学生本有的兴趣牵引,创设情境,是引领学生披文入情感悟作品主题的捷径。《我的叔叔于勒》是这个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外国文学作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对外国小说尚存陌生,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作品创作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又要把握作品创作的共通之处,从共通处切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会。
与单元知识的联系:本单元为描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单元,通过本课的学****学生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对描写、对比手法的认识,体会作者的情感,认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课的知识体系:本课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节,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及其作用。(2)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能力目标:(1)学****运用个性化描写及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情感目标: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主题的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当时的法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小资产阶级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败家破产的现象相当普遍。为摆脱贫困命运,不少有不惜背井离乡,冒险飘洋过海,到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寻找生财之路,以期日后衣锦还乡,荣回故里。《我的叔叔于勒》应运而生。
作者介绍:莫泊桑(1850—1893)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早年参加过普法战争,后来在政府里担任过文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一开始学写小说,就虚心地向当时的文学前辈求教,给他帮助最大的是法国的大作家福楼拜。这位名师首先指导莫泊桑要从练****观察入手,不但要求写形,而且还要传神。莫泊桑一生共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和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
2,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并解决生字词。(结合练****来完成)
3, 分析文章的题目: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原因在于:(1)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紧紧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的,于勒的暴发与沦落直接决定了菲利普一家对他的亲疏好恶,于勒的贫富变化仿佛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折射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2),“我的叔叔于勒”是“我”心中的呼唤,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理想,小说以此为题,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