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交卸、奔丧、颓唐”等词语
(2)学习课文抓住典型细节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来表现主题的方法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从点点滴滴中感受亲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范读、诵读、讨论、体验,品味文中最动情的描写,并探究其作用
(2)回顾父亲的爱,向父亲写封感谢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透过父亲的背影,感受父爱子的一片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父亲、孝敬父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背影”的描写,体会父爱子的深情
难点:品味文中最动情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示范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央视公益广告《打包篇》。
广告的结束语——“他忘记了很多事情,但他从未忘记爱你”发人深省。他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忘记是很多的事情,但他没有忘记将儿子最爱吃的饺子打包带回家,这种关爱根深蒂固,已经成为了他的潜意识。这是父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更是骨肉相连的亲情,它总能触动我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同样去感受父子间的那一片深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名篇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三、预习检测
汉字听写大会
交卸、奔丧、狼藉、簌簌、赋闲、踌躇、蹒跚、琐屑、颓唐、触目伤怀
每一组派一名同学上黑板听写,看谁写得多。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
2、文章中出现了几次背影?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四次)
(思念父亲)记忆中的背影
(望父买橘)买橘时的背影
(父子离别)离别时的背影
(别后怀念)思念中的背影
3、作为儿子的朱自清,在文中多次流泪,请找出来并理解其中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五、研读赏析
1、首先来看记忆中的背影,哪个字能看出父亲的背影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
2、为什么给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的背影而不是其音容笑貌呢?里面肯定发生了感人的故事,我们继续看文章,看2、3自然段记录了哪些内容?
祸不单行: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变卖典质还亏空、借钱办丧事。
3、在这样惨淡家境下,父子二人又各有什么表现呢?
当时父亲伤心吗?他为什不流泪呢?
板书:伤心、难过
4、丧事办后,我与父亲同行,在南京浦口送别,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我又是怎样反应的呢?(父亲当时知不知道茶房只认得钱?)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卖橘。
父亲: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儿子:不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
5、父亲又怕儿子口渴,决定还要去买点橘子,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齐读。
哪些语句写出了父亲买橘子不容易?
衣着:黑布小帽、黑不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家中有人去世,黑色给人以压抑